1️⃣ 实操差异:课程侧重理论框架与标准流程,企业实际需处理复杂数据源、跨部门协作及突发调整,灵活性要求更高。建议重点掌握品种法/分步法等核心方法,并熟悉ERP系统操作逻辑。
2️⃣ 简历优化:用“参与XX项目成本核算(如材料归集、工时分配)”“独立完成标准成本制定与差异分析”等动作型表述替代空洞标题;量化成果如“优化流程使核算效率提升X%”。
3️⃣ 经验包装:将课程案例转化为“模拟实操经历”,突出工具应用能力(如Excel建模、成本动因分析),关联目标企业的行业特性(制造业/服务业)。
1️⃣ 实操差异:课程侧重理论框架与标准流程,企业实际需处理复杂数据源、跨部门协作及突发调整,灵活性要求更高。建议重点掌握品种法/分步法等核心方法,并熟悉ERP系统操作逻辑。
2️⃣ 简历优化:用“参与XX项目成本核算(如材料归集、工时分配)”“独立完成标准成本制定与差异分析”等动作型表述替代空洞标题;量化成果如“优化流程使核算效率提升X%”。
3️⃣ 经验包装:将课程案例转化为“模拟实操经历”,突出工具应用能力(如Excel建模、成本动因分析),关联目标企业的行业特性(制造业/服务业)。
更多
竹子老师
回复
小智老师
09月17日
残保金的缴费基数是上年度当地社会平均工资,不是个人工资。
具体计算公式:
应缴残保金 =(用人单位在职职工人数 × 1.5% - 实际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 上年度当地社会平均工资 × 1
举个例子:
- 公司有职工100人,上年度社平工资为8万元
- 安排残疾人就业0人
- 应缴残保金 =(100 × 1.5% - 0)× 8万 × 1 = 120,000元
说明:
- 残保金按“单位”缴纳,不按个人工资算;
- 社平工资由当地人社部门公布,每年更新;
- 残疾人实际工作时间不足一年的,按实际月数折算人数,但缴费基数仍用全年社平工资。
竹子老师
回复
小智老师
09月17日
当然可以,举个例子:
假设某劳务公司2023年雇佣了一名残疾人,劳动合同签订时间为2023年6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共工作7个月。
在申报残保金时,该员工按实际工作月份折算为年平均用工人数:
7 ÷ 12 = 0.58人
即该员工计入公司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为 0.58人,用于计算应缴残保金的减免额度。
注意:折算后保留两位小数,总人数累计后用于判断是否达标。
莎莎老师
回复
竹**师
09月08日
含税价10元对应不含税价≈9.71元(10÷1.03),需加收的税款=10−9.71=0.29元,即约加收2.9%(接近3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