曦月老师
回复
竹子老师
2025年08月29日
水电费的会计处理
1. 未区分部门和车间的情况:
- 如果无法具体区分水电费的使用部门或车间,通常可以将所有水电费统一计入“管理费用-水电费”科目。这种处理方式简化了账务,但可能会影响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2. 已区分部门和车间的情况(如图所示):
- 管理费用-水电费:用于行政部门的水电费。
- 销售费用-水电费:用于销售部门的水电费。
- 制造费用-一车间/二车间:用于生产车间的水电费,具体到每个车间。
制造费用的二级明细
- 制造费用-一车间/二车间:这种处理方式是合理的。具体到每个车间可以更准确地进行成本核算和分析。
- 建议:可以在“制造费用-一车间”和“制造费用-二车间”下进一步细分,例如“制造费用-一车间-水电费”、“制造费用-二车间-水电费”,以更详细地反映费用的具体用途。
总结
- 未区分时:全部计入“管理费用-水电费”。
- 已区分时:按部门或车间分别计入相应科目,如“管理费用-水电费”、“销售费用-水电费”、“制造费用-一车间”、“制造费用-二车间”。
这样处理既能保证账务的准确性,又能满足成本管理和分析的需求。
曦月老师
回复
竹子老师
2025年08月29日
公司承担个税的会计处理确实需要仔细区分。以下是更清晰的步骤说明:
1. 计提工资及公司承担的个税
假设员工工资为10,000元,公司承担个税为1,000元(即员工实际拿到手的工资为10,000元,公司额外支付1,000元作为个税)。
计提工资时:
```plaintext
借:管理费用——工资薪金 11,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10,000
应付职工薪酬——其他(公司承担的个税) 1,000
```
2. 实际发放工资时
发放工资时:
```plaintext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1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
```
3. 公司缴纳个税时
缴纳个税时:
```plaintext
借:应付职工薪酬——其他(公司承担的个税) 1,000
贷:银行存款 1,000
```
关于“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 代扣代缴情况:如果个税是由员工承担,公司只是代扣代缴,则需要通过“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科目。
- 公司承担情况:如果个税由公司承担,则直接通过“应付职工薪酬——其他”科目处理,不需要通过“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总结
- 公司承担个税:直接计入相关成本费用,通过“应付职工薪酬——其他”科目处理。
- 员工承担个税(公司代扣代缴):通过“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科目处理。
这样处理可以明确区分不同性质的税务处理,确保账务清晰。
曦月老师
回复
竹子老师
2025年08月29日
公司承担的个税通常不记在“职工福利费”里,而是直接计入相关的成本或费用科目中。具体处理如下:
计提时
```plaintext
借:管理费用——工资薪金(含税金额)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不含税金额)
应付职工薪酬——其他(公司承担的个税部分)
```
实际发放工资时
```plaintext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贷:银行存款(实际支付金额)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的个税)
```
缴纳个税时
```plaintext
借:应付职工薪酬——其他(公司承担的个税部分)
贷:银行存款(实际缴纳金额)
```
这样处理可以清晰反映公司承担个税的情况,避免混淆福利费的核算范围。
莎莎老师
回复
曦**师
08月18日
若属前期差错且影响跨年度报表,应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处理(不影响当期库存余额),后续同步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及对应负债科目,确保账务连续性与勾稽关系正确。
莎莎老师
回复
曦**师
08月18日
若无法明确供应商(如无法确定应付对象),可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过渡;若能确认负债关系,应借记“库存”、贷记“应付账款”。具体取决于业务实质和可追溯性。
竹子老师
回复
莎**师
08月13日
正确,代扣代缴部分填写员工承担的金额。要快速知道7月个税扣除额:
1. 使用个税计算器:输入应发工资、专项扣除等信息。
2. 税务软件或APP:如自然人电子税务局,自动计算。
3. Excel公式:根据最新税率表设置公式计算。
确保数据准确,按步骤操作即可。
竹子老师
回复
莎**师
08月13日
表格结构和列标题正确。确保:
1. 每行数据完整填写。
2. 公式设置无误,自动计算实发工资。
3. 数据准确无遗漏。
曦月老师
回复
竹**师
08月01日
先完成跨区报验登记,开票时选择对应项目信息并准确填写备注栏(含区名+项目名称),系统校验通过即可开具。建议同步核对合同备案信息与申报数据一致性。
曦月老师
回复
竹**师
08月01日
错误。重庆市内跨区(如两江新区至沙坪坝区)也属跨区域经营,需在电子税务局填报《跨区域涉税事项报告表》并完成自动报验流程后,方可开具发票。未办理该手续直接开票可能导致系统拦截或合规风险。
竹子老师
回复
曦**师
07月21日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本身不交税,它是企业内部利润分配。有盈利且为税后利润时就可以按规定比例计提,一般为净利润的 10%。
希文老师
回复
竹**师
07月10日
对,学员,你现在说到第二种方法,应该就是指累计预扣法吧?没错,现在税务系统采用的就是累计预扣法来计算个人所得税。
这种方法啊,就是从1月开始,每个月都把收入累计起来,再减去累计的扣除(比如起征点、社保、专项附加扣除这些),然后按照税率表来算出累计应纳税额。再减去之前月份已经预缴的税款,就是本月应该预缴的税款了。
到了年底,税务系统还会进行汇算清缴,把全年的收入和扣除都加起来,算出全年应纳税额。如果之前预缴多了,就会退税给你;如果预缴少了,就需要补税。
所以啊,累计预扣法能让个税计算更准确,也能避免年底一次性补税太多的情况。你明白了吗?
小智老师
回复
希**师
07月01日
(眼神专注,认真剖析)你这种情况啊,如果已经结转损益了,还没结账,根据这个报表数据申报企业所得税,之后又返回来做计提再结账,对报表还是会有影响的。
你想想,原本报表里的税金及附加只有增值税、印花税这些,这时候计算出来的利润是没考虑企业所得税的。等你再回去计提企业所得税,相当于增加了一项费用支出,利润就会减少。
比如说,你之前算出来的利润是A,计提企业所得税后,利润就变成A - 企业所得税金额了。这样报表的数据就变了,资产负债表里的应交税费科目会多出企业所得税这部分,未分配利润也会因为利润减少而降低。
不过呢,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总比不计提强。以后尽量在结账前把该计提的税都计提好,按照正确的流程来,就不会出现这种返工的情况了,会计工作就得一步一个脚印,稳稳当当的。
小智老师
回复
希**师
07月01日
(微微皱眉,耐心解释)孩子,这可不是循环。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有它的方法,不是光靠结账后报表才晓得。
一般来说,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是根据你的利润总额来计算的。利润总额就是收入减去成本、费用这些,再加上一些调整项。在没结账前,你可以通过一些途径来预估。
比如,你可以先梳理这季度的收入情况,像你之前开的6万发票,还有其他没开票但已确认的收入也得算上。再看看成本,主营业务成本、税金及附加这些已经发生的成本费用都统计好。大致算出利润总额后,再根据企业所得税税率,小型微利企业现在有不少优惠政策,你得看看自己公司符合哪种情况,按相应税率计算税额。
也可以利用电子税务局的一些功能,提前模拟申报试试,或者参考之前同期的纳税情况,做合理预估。等实际结账出报表后,再对比调整。总之,办法总比困难多,多琢磨琢磨就能搞清楚。
小智老师
回复
希**师
07月01日
(表情严肃,语气加重)既然季报产生了企业所得税,那6月做账时必须得计提啊!
企业所得税可不是小事儿,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这季度产生的所得税费用,哪怕还没实际缴纳,也得在本期确认。你直接这么做分录:借:所得税费用1838.21元,贷:应交税费 - 应交企业所得税1838.21元。
这样一来,财务报表才能准确反映当期的税务成本和负债情况。要是不计提,这账可不就错了嘛,税务风险一下子就上来了。以后每个季度都得留意这事儿,别马虎,会计工作就得严谨细致,容不得半点含糊。
小智老师
回复
希**师
07月01日
(脸上露出和蔼的笑容,轻轻摆手)哎,有啥可感谢的,这都是咱做会计该会的本事。以后遇到问题别慌,多想想税法咋规定的,账务处理按流程来,慢慢积累经验就好啦。要是还有啥不懂的,随时再来问,老师随时在这儿给你答疑解惑。
小智老师
回复
希**师
07月01日
(推了推老花镜,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啊,这应税凭证名称可不能写“印花税”啊。你得根据实际业务情况来填,你这是咨询服务合同,就应该实实在在地写“咨询服务合同”。
咱国家的《印花税法》规定得明明白白,不同的合同、书据这些都有不同的税目。像你这咨询服务合同,就对应着技术合同这个税目,税率是万分之三。要是你图省事随便填,或者填错了,到时候税务查起来可麻烦了。
还有啊,填写的时候要完整准确,别搞那些模糊不清的,不然税务风险可不小。咱做会计的,就得严格按照规矩来,这样才能心里踏实,工作也干得顺利,懂不懂啊?
小智老师
回复
希**师
07月01日
(沉吟片刻,慢慢开口)这6万元开票对应的印花税,本季度得交啊。
咱小规模纳税人开具发票,那可是签订了应税凭证,技术服务合同印花税税率是万分之三。6万元价税合计的金额,先得算出不含税收入,6万÷(1 + 1%)≈59405.94元(这就是你之前算对的主营业务收入),然后按这个不算税的金额计算印花税,59405.94×0.0003≈17.82元。
账务处理上,直接做分录:借:税金及附加17.82元,贷:应交税费 - 应交印花税17.82元。申报的时候,在税务申报系统里填报上去,一并把这印花税交了就行。可别小瞧这印花税,虽然钱不多,但也是规矩,该交就得交,省得以后税务查账麻烦。
希文老师
回复
竹**师
07月10日
学员,个税扣除节点主要关注这几个关键时间点:
1. 每月预扣预缴:每个月发工资时,单位会进行预扣预缴。比如你6月入职,6月工资可能在7月发放,那7月就会进行第一次预扣预缴。
2. 累计预扣法:个税现在采用累计预扣法,就是从1月到当前月份,累计收入减去累计扣除(包括起征点、社保、专项附加扣除等),再乘以税率,速算扣除数,算出累计应纳税额。然后减去之前月份已预缴的税款,就是本月应预缴的税款。
3. 年底汇算清缴:到次年3月1日到6月30日,进行上一年度的汇算清缴。这时候会把全年的收入加起来,再减去全年的扣除,算出全年应纳税额。如果之前预缴多了,就退税;预缴少了,就补税。
4. 具体时间节点:每月工资发放时预扣预缴;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进行汇算清缴。
你这种情况,虽然前几个月可能会预扣税款,但年底一汇算,多退少补,最终还是不用交税的。所以啊,别担心,税务系统会帮你算得清清楚楚的。
希文老师
回复
竹**师
07月10日
学员啊,你这种情况,咱们得仔细算清楚。每月工资8500,从6月入职到12月,一共7个月,年收入确实是8500×7=59500元,没超过6万的起征点。
但要注意啊,个人所得税是按月预扣预缴的。每个月的工资先减去5000的起征点,再乘以税率,速算扣除数是0。所以前几个月可能会预扣一些税款。
不过到了年底,税务系统会进行汇算清缴,把全年的收入加起来,再减去6万的起征点和各项扣除。你这种情况,因为没有扣除项,所以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就是59500-60000=-500元,小于0,不用交税。
所以啊,虽然前几个月可能会预扣税款,但年底一算,多退少补,你最终还是不用交税的。明白了吗?
竹子老师
回复
莎**师
08月13日
表格格式正确,但需补充具体数据:
1. 公积金和社保代缴列应填实际金额。
2. 个税计算后填写。
3. 实发工资 = 应发工资 - 公积金 - 社保代缴 - 个税。
竹子老师
回复
莎**师
08月13日
正确,应发工资为税前总额,个税、社保和公积金均属代扣项目,实际发放时需从应发中扣除。
竹子老师
回复
莎**师
08月13日
应发工资确实不含个税、社保及公积金,这些属于代扣代缴项目。实发=应发−税费−社保−公积金,账务处理时需分开核算。
竹子老师
回复
莎**师
08月13日
有事直说,无论是做账困惑、报税难题还是财务处理疑问,我都能帮你快速解答!
曦月老师
回复
竹子老师
2025年08月29日
计提时,借方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科目通常需要设置二级明细来具体反映费用的性质和用途。例如:
- 管理费用 可以设置二级明细如“福利费”、“办公费”等。
- 销售费用 可以设置二级明细如“福利费”、“广告费”等。
税金及附加的二级明细则根据具体的税费种类设置,如“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
示例分录
# 计提时(假设为福利费)
```plaintext
借:管理费用——福利费 (金额)
销售费用——福利费 (金额)
贷: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 (总金额)
```
# 缴纳个税时(公司承担部分)
```plaintext
借:管理费用——工资薪金(含税金额)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不含税金额)
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公司承担部分的个税)
```
这样可以更清晰地反映各项费用的具体构成和用途。
曦月老师
回复
竹子老师
2025年08月29日
多借多贷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多借多贷本身不会直接影响财务报表的最终结果,但会影响账务的清晰性和审核的便捷性。分开记录可以提高账目的透明度和审计的效率。
分开计提与支付凭证
- 计提凭证:附福利费的明细清单,反映费用的计提情况。
- 支付凭证:附银行回单,反映实际支付情况。
个税由公司承担的计提与缴纳分录
# 计提时
```plaintext
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含税金额)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不含税金额)
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社会保险费(公司承担部分的个税)
```
# 实际发放工资时
```plaintext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贷:银行存款(实际支付金额)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公司代扣代缴的个税)
```
# 缴纳个税时
```plaintext
借: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社会保险费(公司承担部分的个税)
贷:银行存款(实际缴纳金额)
```
这样处理能清晰反映公司承担个税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