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啊,这个问题咱得好好说说。购买货物已勾选抵扣,也就是取得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并且已经认证通过可以抵扣进项税额了,这分录得根据不同情况来做,我细细给你讲讲。
### 一般情况(货物已验收入库)
如果购买的货物已经验收入库了,那咱就得把货物记到库存商品或者原材料里,同时把进项税额单独列出来,因为可以抵扣嘛。分录这么做:
借:库存商品/原材料
借: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
比如说,你公司买了一批原材料,价款是10000元,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税额是1300元,用银行存款支付了货款。那分录就是:
借:原材料 10000
借: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300
贷:银行存款 11300
这里边,“原材料”科目增加了10000元,就是因为这批货物进了咱公司的仓库,成了咱的存货;“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增加了1300元,这是咱可以抵扣的税,相当于少交了1300元的税;“银行存款”减少了11300元,就是咱花出去的钱。
### 货物还在途中(未验收入库)
要是货物还在运输途中,还没到咱公司仓库呢,那就先记到“在途物资”科目里,等验收入库了再转到“库存商品”或者“原材料”。分录是:
借:在途物资
借: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
等货物到了,验收入库了,再做分录:
借:库存商品/原材料
贷:在途物资
举个例子,公司买了一批商品,价款8000元,税额1040元,货款暂欠。货物还在路上,那分录就是:
借:在途物资 8000
借: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040
贷:应付账款 9040
等货物到了,验收入库:
借:库存商品 8000
贷:在途物资 8000
### 特殊情况(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等不能抵扣的情况)
要是这货物买回来不是用于咱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比如是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或者是专门用于免税、简易计税项目等,那这进项税额就不能抵扣了。这时候分录得把进项税额记到货物成本里去。
借:库存商品/原材料(价税合计)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
比如说,公司买了一批食品给员工发福利,价款5000元,税额650元,用现金支付。分录就是:
借:库存商品 5650
贷:库存现金 5650
这里因为没有抵扣进项税,所以把税额650元也加到库存商品成本里去了,总共是5650元。
总之啊,做会计分录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业务实质,特别是涉及到税务这块,要严格按照税法规定来处理。有啥不懂的再问俺,俺干了这么多年会计,这些事儿清楚着呢!
学员啊,这个问题咱得好好说说。购买货物已勾选抵扣,也就是取得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并且已经认证通过可以抵扣进项税额了,这分录得根据不同情况来做,我细细给你讲讲。
一般情况(货物已验收入库)
如果购买的货物已经验收入库了,那咱就得把货物记到库存商品或者原材料里,同时把进项税额单独列出来,因为可以抵扣嘛。分录这么做:
借:库存商品/原材料
借: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
比如说,你公司买了一批原材料,价款是10000元,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税额是1300元,用银行存款支付了货款。那分录就是:
借:原材料 10000
借: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300
贷:银行存款 11300
这里边,“原材料”科目增加了10000元,就是因为这批货物进了咱公司的仓库,成了咱的存货;“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增加了1300元,这是咱可以抵扣的税,相当于少交了1300元的税;“银行存款”减少了11300元,就是咱花出去的钱。
货物还在途中(未验收入库)
要是货物还在运输途中,还没到咱公司仓库呢,那就先记到“在途物资”科目里,等验收入库了再转到“库存商品”或者“原材料”。分录是:
借:在途物资
借: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
等货物到了,验收入库了,再做分录:
借:库存商品/原材料
贷:在途物资
举个例子,公司买了一批商品,价款8000元,税额1040元,货款暂欠。货物还在路上,那分录就是:
借:在途物资 8000
借: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040
贷:应付账款 9040
等货物到了,验收入库:
借:库存商品 8000
贷:在途物资 8000
特殊情况(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等不能抵扣的情况)
要是这货物买回来不是用于咱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比如是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或者是专门用于免税、简易计税项目等,那这进项税额就不能抵扣了。这时候分录得把进项税额记到货物成本里去。
借:库存商品/原材料(价税合计)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
比如说,公司买了一批食品给员工发福利,价款5000元,税额650元,用现金支付。分录就是:
借:库存商品 5650
贷:库存现金 5650
这里因为没有抵扣进项税,所以把税额650元也加到库存商品成本里去了,总共是5650元。
总之啊,做会计分录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业务实质,特别是涉及到税务这块,要严格按照税法规定来处理。有啥不懂的再问俺,俺干了这么多年会计,这些事儿清楚着呢!
更多
竹子老师
回复
金田老师
2025年05月20日
明白了!这20是员工工资薪金多发了,而不是代扣个税的问题。那咱们重新理一理逻辑:
---
问题核心:
1. 账务处理:你账上计提了工资100,但实际发放时多发了20(比如应发80,实发100),后来发现错误,更正了个税申报(调减了20),但账上2024年还是按100挂着,没调整。
2. 税务影响: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这20是否需要调增?
---
关键分析:
# 1. 账务和税务的差异
- 账上:工资计提了100,但实际发放了100(多发了20)。
- 税务:个税申报更正后,实际工资应为80,个税按80计算。
- 问题:账上工资成本是100,但税务认可的是80,中间差了20。
# 2. 企业所得税的处理
- 税务认可的工资支出:只有实际发放的80可以在税前扣除。
- 账上计提的100:如果账上不调整,税务会认为你多列支了20的费用(因为账上显示工资成本是100,但实际只有80符合税务规定)。
- 结论:汇算清缴时,这20需要调增,因为税务不认可多发的20作为费用。
# 3. 如何正确处理账务
- 必须调整账务:将多发的20冲回,分录如下:
```
借:应付职工薪酬 20
贷: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工资科目) 20
```
- 调整后,账上工资成本变为80,和税务一致,汇算清缴时不需要调增。
# 4. 如果不调整账务
- 汇算清缴时,A105000表(纳税调整项目表)的“其他”类需要调增20。
- 税务可能会质疑:为什么账上工资是100,但个税按80申报?需要解释清楚多发的工资是否属于应扣回的款项。
---
总结:
- 必须调整账务:将多发的20从工资成本中冲回,确保账务和税务一致。
- 如果不调整:汇算清缴时需要调增20,因为税务只认可80的工资成本。
- 建议:马上补做账务调整,避免税务风险。如果已经跨年,可以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处理,但务必在汇算清缴前完成。
---
补充提醒:
如果多发的20需要从员工工资中扣回(比如员工归还公司),则:
1. 扣回时做分录:
```
借: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20
贷:应付职工薪酬 20
```
2. 这样账上工资成本还是80,税务和账务一致,汇算清缴时无需调增。
竹子老师
回复
金田老师
2025年05月20日
哦,这种情况我明白了。你是说:原本账上计提了个税100,申报也按100报了,后来发现有20多报了(比如多扣了员工个税),所以你更正了个税申报(调减了20),但账上2024年还是按原来的100挂着,没调整账务,对吧?
那问题来了:账上计提的个税100和实际缴纳的80(100-20)之间差了20,这20在汇算清缴时怎么处理?
关键分析:
1. 账务和税务一致的重要性
- 你账上计提了100,但实际只交了80,中间差了20,说明账务上多计提了20。如果2024年不做账务调整,这20会一直挂在账上(比如“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科目),导致账务和税务不符。
2. 企业所得税的影响
-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这20是否会被税务调整,取决于你账上是否已经实际支付了80,以及是否在税前正确扣除了80。
- 如果账上一直挂着100,但实际只交了80,税务可能会认为你多列支了20的费用(因为账上显示扣了100,但实际只交了80),从而要求调增20。
3. 如何正确处理?
- 必须调整账务:在2024年账上将多计提的20冲回,分录如下:
```
借: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20
贷: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工资相关科目) 20
```
这样账上就和实际缴纳的80一致了。
- 如果账上不调整:汇算清缴时,税务可能通过《纳税调整项目表》的“其他”类调增20,因为你账面上扣了100,但实际只交了80,相当于多扣了20的费用。
4. 更极端的情况
- 如果这20是因为你多扣了员工的个税(比如员工实际应缴80,但你扣了100),那么员工可能会要求公司退还20,这时候账务上必须调整,否则税务风险更大。
总结:
- 必须调整账务:把多计提的20冲回,确保账务和税务一致。
- 如果不调整账务:汇算清缴时可能需要调增20,因为账面费用多了20,但实际没支付这么多。
- 建议:马上补做账务调整,避免税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