淼淼老师
回复
淼淼老师
2025年02月17日
要查看2024年个税专项扣除是否已经申报,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查询:
1. 个人所得税APP
- 首页查询:打开“个人所得税”APP,点击“我要查询”模块,选择“专项附加扣除信息查询”,进入后可看到已提交的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及相关信息。
- 填报记录查询:点击“首页”下方的【专项附加扣除填报】,再点击【填报记录】,选择【查询年度2024年】,即可查看2024年的专项附加扣除填报情况。
2. 自然人电子税务局网页端
- 登录自然人电子税务局的网页端,点击首页中的“常用业务”——“专项附加扣除填报”,确认2024年度的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途径,纳税人可以方便地查看自己的2024年个税专项扣除申报情况,确保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希文老师
回复
淼**师
01月26日
24.5月的发票入在25年,一般情况下没有风险。但在某些特定情形下可能会存在一定问题:
1. 税务风险
- 企业所得税方面:如果该笔费用属于应归属于2024年度的费用支出,却延迟至2025年入账,可能导致企业在2024年多计利润,从而多缴纳企业所得税;而在2025年又因少计费用而可能少缴企业所得税。不过,若企业符合相关规定进行纳税调整,如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税务处理问题的公告》(国税函〔2012〕79号)第六条规定,对企业发现以前年度实际发生的、按照税收规定应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而未扣除或者少扣除的支出,企业做出专项申报及说明后,准予追补至该项目发生年度计算扣除,但追补确认期限不得超过5年,则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税务风险。
- 增值税方面:如果是一般纳税人取得的增值税普通发票用于可抵扣项目,但未在规定时间内认证抵扣,可能会失去抵扣进项税额的机会,导致企业多承担增值税。
2. 审计风险:在审计时,如果审计人员认为企业的费用列支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或相关会计准则要求,可能会对企业的财务报表提出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影响企业的财务形象和信誉。
3. 内部管理风险:从企业内部管理角度看,如果大量存在跨期入账的情况且缺乏有效的审批和记录,可能会导致企业财务数据不准确、不及时,影响企业管理层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判断与决策。
总之,企业应尽量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原则进行发票入账,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合规性。如果确实存在特殊情况需要跨期入账,应提前了解相关规定并做好相应的申报和审批工作。
希文老师
回复
淼**师
01月22日
是的,你的理解是正确的。具体操作如下:
1. 入账处理:
在2025年1月收到发票时,进行以下会计分录:
```markdown
借:固定资产 70,000
贷:应付账款 70,000
```
2. 计提折旧:
从2025年2月开始,按照公司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如直线法、加速折旧法等)计提折旧。假设该家具的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残值率为0%,则每月折旧额计算如下:
每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值 / 使用年限(月)
即:
每月折旧额 = 70,000 / (5 12) = 70,000 / 60 ≈ 1,166.67
每月计提折旧时的会计分录为:
```markdown
借: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等) 1,166.67
贷:累计折旧 1,166.67
```
这样处理后,这笔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将从2025年2月起逐月计入公司的损益表,从而合理分摊固定资产的成本。
希文老师
回复
淼**师
01月22日
如果公司采购的办公用家具符合固定资产的定义和确认条件,即使发票是在24.5月才拿来报销,也应该将其作为固定资产入账。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 4 号——固定资产》规定,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
1. 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
2. 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从价值角度,如果家具的使用年限超过一年且价值达到一定标准(通常企业根据自身规模自行确定),一般应确认为固定资产。例如,一些质量较好、价格较高、预计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办公桌、办公椅、文件柜等,通常应作为固定资产核算。
对于这种情况,在收到发票时,应按照发票金额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同时,从次月开始计提折旧,计入当期损益。
希文老师
回复
淼**师
01月22日
小企业会计准则下是没有“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
根据《小企业会计准则》第八十八条规定,小企业对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所以小企业在进行以前年度的账务调整时:
- 损益调整:直接进行账务调整,将调整后的损益直接计入当年损益。例如,如果以前年度少记了管理费用,现在发现后,可直接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应付账款”“银行存款”等相应科目,同时结转本年利润,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科目,最后结转未分配利润,借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贷记“本年利润”科目。
- 非损益调整:注明调整原因与调整事项,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