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牛账网 > 会计问答 > 行业实操

行业实操

社保分录可以直接写成 借:管理费用-社保 贷银行存款吗,不通...

社保分录可以直接写成 借:管理费用-社保 贷银行存款吗,不通过应付职工薪酬过渡
我来答 关注问题 提问于2024年10月10日
回答 1
**不建议**直接写成 借:管理费用-社保 贷:银行存款,不通过应付职工薪酬过渡。在会计的日常处理中,像社保这样的员工福利,我们得认真对待。按照会计准则和我们公司的规定,处理这类账目时,得一步步来,确保既准确又合规。接下来,我就跟你聊聊这个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我推荐的做账方式。 ### 一、正确的会计处理方式 1. **计提时** - **借:管理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 社会保险(单位承担部分)**:记录公司应为员工缴纳的社保部分,按受益部门归集成本。这步很关键,要把社保费用分到相应的费用科目里,这样能看出社保对各部门成本的影响。 - **贷:应付职工薪酬 - 社会保险(单位承担部分)**:反映公司将来要支付的社保款项,增加了公司的负债。把应缴的社保记在负债科目里,这样能清楚地知道公司未来要支出多少钱。 2. **实际缴纳时** - **借:应付职工薪酬 - 社会保险(单位承担部分)**:表示公司履行了之前计提的社保款项支付义务。告诉公司这笔钱已经从应付账款里付出去了。 - **贷:银行存款**:减少银行存款流水,反映公司支付了社保款项。让银行账户的数字减少,这样才能跟银行对得上账。 3. **代扣个人部分** - **借:应付职工薪酬 - 工资(应发数)**:记录公司需支付给员工的总工资金额,未扣除任何代扣项目。告诉公司总共要给员工付多少工资,包括各种补贴等。 - **贷:其他应付款 - 社会保险(个人承担部分)**:记录公司为员工代扣的社保个人部分,这也是员工的负债。告诉公司,这部分钱是先从员工工资里扣下来,之后要交给社保机构的。 - **贷:银行存款**:在实际支付工资后减少银行余额,反映公司已将工资支付给员工。这样就能知道,工资发出去之后,银行账户里的钱少了多少。 4. **支付工资时** - **借:应付职工薪酬 - 工资(应发数)**:再次记录公司履行工资支付的义务,减少应付职工薪酬。这是支付工资的时候要做的第一步,说明公司要付的工资已经从应付账款里减去了。 - **贷:其他应付款 - 社会保险(个人承担部分)**:清算公司为员工代扣代缴的社保款项。这一步要减去之前从员工工资里扣下来的社保部分,这样就能把账做平。 - **贷:银行存款**:反映公司支付工资后银行存款减少的金额。这样就能知道,发了工资之后,银行账户里的钱少了多少钱。 ### 二、错误处理方式的影响 1. **错误的会计分录** - **直接影响财务报表的准确性**:不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过渡,直接用“管理费用”和“银行存款”进行借贷记账,会导致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未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负债状况。这样出来的财务报表就不准确了,数字会对不上,不能真实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 - **无法准确反映负债情况**:应付职工薪酬是一个重要的流动负债科目,不通过它记账,就不能清楚地看到公司欠员工的这部分钱。这样在看负债表的时候,就会漏掉这一部分重要的欠款。 - **影响企业信用评级**:应付职工薪酬反映了公司对员工的一种负债,如果不通过它做账,就没办法准确反映公司的负债情况。这可能会影响公司在银行的信用评级,进而影响贷款等事务。 2. **税务问题** - **税务合规性问题**:我国税法明确规定,企业必须为员工代扣代缴社保,且在企业所得税前可以按规定比例扣除相关费用。不规范的账务处理可能导致企业在税务检查中面临处罚或需补缴税款的情况。如果没按照规矩来做账,到时候税务局查到了,可能会罚款,还得把税补上。 - **无法享受税收优惠**:根据《企业所得税法》,企业为员工缴纳的社保可以在税前扣除,如果不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进行处理,企业在纳税申报时可能无法充分享受这项税收优惠政策,增加税收负担。这样做的话,公司就得交更多的税,损失了不少钱。 . **员工权益保护** - **反映真实的劳动关系**: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能够全面反映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及与之相关的薪酬、社保等权利义务,有利于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这样就能很清楚地知道公司和员工之间的权利、义务,保证双方的利益都不受损。 - **方便员工权益核算**:将社保作为应付职工薪酬的一部分处理,有助于在
更多
0
讨论1
0/9)
发布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