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初级会计实务区分视同销售与进项税额转出的关键要点
来源:牛账网 作者:樱桃子老师 阅读人数:10789 时间:2025-08-29
在日常会计工作中,视同销售和进项税额转出是经常遇到却容易混淆的概念。它们涉及企业税务处理和会计核算的不同环节,若理解不透彻,极易导致账务错误甚至税务风险。本文将从定义、适用情形及会计处理方式入手,系统梳理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一、概念解析与法规依据
视同销售是指虽未直接发生商品所有权的转移或劳务提供,但根据税法规定需要视为销售行为缴纳增值税的情形。常见的视同销售行为包括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集体福利、个人消费,或无偿赠与他人等。其税法依据主要是《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的规定。
进项税额转出则是指企业已抵扣的进项税额因后续情况变化(如用于免税项目、非应税项目或发生非正常损失)而不符合抵扣条件,需要从当期进项税额中转出的处理。相关法规体现在《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条,明确列出了不得抵扣进项税额的多种情况。
二、核心区别与实务判定
视同销售和进项税额转出的本质区别在于税务处理的方向不同。前者是“模拟”销售行为,计算销项税额;后者则是“撤销”原先的进项抵扣,减少可抵扣税额。判定时需关注货物来源和用途两个维度视同销售通常针对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特定用途;而进项税额转出多涉及外购货物改变原定应税用途。
例如,企业将自产产品发放给员工作为福利,应视同销售确认销项税额;若企业将外购原材料用于建造办公楼(非应税项目),则需将这部分进项税额转出。同一笔业务中两者可能同时出现如将外购货物无偿赠送,既需视同销售确认销项税,若该货物进项税已抵扣,还需同时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
三、典型场景与会计处理
视同销售的会计处理需确认销售收入(按公允价值计量)和销项税额。借记相关成本费用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同时结转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贷记“库存商品”。
进项税额转出的会计处理直接调整进项税额,借记相关资产或成本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转出的税额计入相应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举例说明某企业将成本为8000元、市价为10000元的自产产品用于集体福利。视同销售处理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11300元,贷记“主营业务收入”10000元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300元;同时结转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8000元,贷记“库存商品”8000元。
若该企业将外购的一批原材料(原买价10000元,进项税额1300元已抵扣)转用于建造职工食堂(非应税项目)。则需进项税额转出借记“在建工程”11300元,贷记“原材料”10000元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300元。
四、常见错误与注意事项
实践中最易出现的错误是混淆两者的适用情形。需牢记视同销售关注的是“货物用途变更”,而进项税额转出关注的是“税款抵扣资格的丧失”。另外,需注意视同销售中销售额的确定顺序按纳税人最近时期同类货物平均售价→其他纳税人最近时期同类货物平均售价→组成计税价格。
税务处理时还需注意发票开具要求。视同销售业务虽未实现资金流,但仍需开具增值税发票作为记账凭证。而进项税额转出业务不需开具发票,但需在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表二“进项税额转出额”栏目中如实填报。
准确区分视同销售和进项税额转出,不仅是正确核算增值税的基础,也直接影响企业损益计算和所得税负担。会计人员应深入理解税法原理,结合具体业务 context 灵活应用,确保财税处理的合规性与准确性。
2026年初级会计考试备考一步到位,海量干货资料前100名免费领取,高频考点、历年真题、教学讲义、电子课件等等资料应有尽有。备考时间有限,资料领取名额有限,有质有量资料多多,多学不累成绩优优,赶紧点击领取吧。
资料三:初级经济法+会计实务常考公式!
资料四:满满干货!初级经济法三色笔记
最后提醒各位:想千万次不如行动一次(去听课>>)!与其被别人卷,还不如卷别人!快来开始学习!!!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