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延收益二级科目有哪些
来源:牛账网 作者:牛小编 阅读人数:12299 时间:2023-08-21
对于“递延收益二级科目有哪些”这个问题,很多初学者肯定很疑惑,不懂是什么意思。这也是正常的。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来分享一下“递延收益二级科目有哪些”这个问题。一起了解一下吧。
递延收益可以设置二级科目也可以不设置,具体规定可以根据公司的要求,一般常用的二级科目有“与资产有关的政府补助”递延收益核算的是企业根据政府补助准则确认的应在以后期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
递延资产是指不能全部计入当期损益,应当在以后年度内分期摊销的各项费用。包括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以及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长期待摊费用。
递延资产实质上是一种费用,但由于这些费用的效益要期待于未来,并且这些费用支出的数额较大,是一种资本性支出,其受益期在一年以上,若把它们与支出年度的收入相配比,就不能正确计算当期经营成果,所以应把它们作为递延处理,在受益期内分期摊。递延收益是指尚待确认的收入或收益,也可以说是暂时未确认的收益,它是权责发生制在收益确认上的运用。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较,在我国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中,递延收益应用的范围非常有限,主要体现在租赁准则和收入准则的相关内容中。
预收账款和递延收益的区别预收账款和递延收益的区别:
(1)预收账款是企业按照合同规定或交易双方之约定,而向购买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在未发出商品或提供劳务时预收的款项,只能确认为一项负债。
(2)递延收益是指尚待确认的收入或收益,也可以说是暂时未确认的收益,递延收益应用的范围非常有限,主要体现在租赁准则和收入准则的相关内容中。
企业在收到预收账款这笔钱时,商品或劳务的销售合同尚未履行,因而不能作为收入入账,只能确认为一项负债,即贷记“预收账款”账户。企业按合同规定提供商品或劳务后,再根据合同的履行情况,逐期将未实现收入转成已实现收入,即借记“预收账款”账户,贷记有关收入账户。
注:预收账款的期限一般不超过1年,通常应作为-项流动负债反映在各期末的资产负债表上,若超过1年(预收在一年以上提供商品或劳务)则称为‘递延贷项”,单独列示在资产负债表的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
看完这篇文章,不知道你对“递延收益二级科目有哪些”是否有更深的理解。不懂的小伙伴可以多多了解一下!扫一下我们下方的二维码就可以关注牛账网哦!
世界千变万化,学习紧跟计划,会计学理论应该学,会计实操必然学,理论+实操两手一抓,会计两眼不在花,牛账网海量会计干货资料等你来取。
资料二:刚毕业大学生,竟然不需要老会计带,原来是偷偷学习了这个
资料四:既然已决定半路出家做会计,就让自己看起来更专业一点吧!
动动手指,敲敲键盘,更多会计实操干货资料点击免费领取它就属于你哦。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