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必知的会计分录编制
来源:牛账网 作者:牛小编 阅读人数:11464 时间:2023-08-16
初学触会计的小白对于“会计必知的会计分录编制”可能有些不明白,今天我就给大家整理了“会计必知的会计分录编制”涉及会计处理已在下文中一一作了解答,相信本文通过阅读本文应该会有所了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几乎每个行业都会有会计,那么这些行业的会计都必须要知道的会计分录有哪些呢?本文针对会计必知的会计分录做了详细的总结,包括实收资本与资本公积,借入款项,商品购进、销售、储存、加工及出租等会计分录内容,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一、实收资本及资本公积(一)实收资本1.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货币资金借:现金(或银行存款)贷:实收资本
2.收到投资人投入的房屋、机器设备等实物,按评估确认价值借:固定资产贷:实收资本
3.收到投资者投入无形资产等,按评估确认价值借:无形资产等贷:实收资本
4.将资本公积、盈余公积转增资本借:资本公积(或盈余公积)贷:实收资本
(二)资本公积1.捐赠公积(1)接受捐赠的货币资金,按实际收到的捐赠款入帐借:现金(或银行存款)贷:资本公积
(2)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借:固定资产(根据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或有关凭据)贷:资本公积(固定资产净值)贷:累计折旧
(3)接受捐赠的商品等,根据有关资料确定的商品等的实际进价入帐(库存商品采用售价核算的,还应结转进销差价)借:库存商品贷:资本公积等
2.资本折算差额企业实际收到外币投资时,由于汇率变动而发生的有关资产帐户与实收资本帐户折合记帐本位币的差额:借:银行存款借:固定资产贷:实收资本借或贷:资本公积
3.投资者缴付的出资额大于注册资本产生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借:银行存款等贷:实收资本贷:资本公积
4.法定财产重估增值借:材料物资借:固定资产贷:资本公积
二、借入款项(一)短期借款1.借入各种短期借款借:银行存款贷:短期借款
2.发生的短期借款利息借:财务费用贷:预提费用(或银行存款)
3.归还短期借款借:短期借款贷:银行存款
(二)长期借款1.借入各种长期借款借:银行存款(或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等)贷:长期借款
2.发生的长期借款利息支出,在固定资产尚未交付使用或虽已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之前发生的,计入固定资产的购建成本借:在建工程(或固定资产)贷:长期借款
3.长期借款的利息支出,在固定资产已办理竣工决算后发生的,计入当期损益借:财务费用贷:长期借款
4.归还长期借款借:长期借款贷:银行存款
(三)应付债券1.按面值发行的债券,按实际收到的债券款借:银行存款等贷:应付债券(债券面值)
2.溢价发行的债券,收到债券款时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到的金额)贷:应付债券(债券面值)贷:应付债券(债券溢价)
3.折价发行的债券,收到债券款时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到的金额)借:应付债券(债券折价)贷:应付债券(债券面值)
4.企业按期提取应付债券利息借:财务费用(或在建工程)贷: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5.溢价发行的债券,按期摊销和计算应计利息时借:应付债券(债券溢价)借:财务费用(或在建工程)(应计利息与溢价摊销额的差额)贷: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6.折价发行的债券,按期摊销和计算应计利息时借:财务费用(或在建工程)(应计利息与折价摊销额的合计数)贷:应付债券(债券折价)(应摊销的折价金额)贷: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7.债券到期,支付债券本息借:应付债券(债券面值、应计利息)贷:银行存款等
三、商品购进、销售、储存、加工及出租(一)商品购进1.采用进价核算的商品购进(1)购进商品验收入库,同时支付货款或开出、承兑商业汇票
①采用支票等结算方式借:商品采购(商品进价)
借:经营费用(进货费用)
贷:银行存款(全部价款)
同时,借:库存商品贷:商品采购
②采用商业汇票结算方式借:商品采购(商品进价)
借:经营费用(进货费用)
贷:银行存款(进货费用)
贷:应付票据(商品进价)
同时,借:库存商品贷:商品采购
(2)购进商品,先承付货款或开出、承兑商业汇票,后验收入库
①采用支票等结算方式支付货款时,借:商品采购(商品进价)
借:经营费用(进货费用)
贷:银行存款(全部价款)
商品验收入库时,借:库存商品(商品进价)
贷:商品采购(商品进价)
②采用商业汇票结算方式开出、承兑商业汇票时借:商品采购(商品进价)
借:经营费用(进货费用)
贷:银行存款(进货费用)
贷:应付票据(商品进价)
商品验收入库时,借:库存商品(商品进价)贷:商品采购(商品进价)
(3)购进商品,先验收入库,后支付货款或开出、承兑商业汇票,月终时记帐借:库存商品(暂估进价)贷:应付帐款(暂估进价)
月终尚未付款或尚未开出、承兑商业汇票的商品,下月初对上述分录用红字冲回借:库存商品(红字)贷:应付帐款(红字)付款时,分录同(1)
2.进口商品(1)对外支付货款,按商品进价借:商品采购贷:银行存款如支付的外汇是从调剂市场购进的外汇,应同时按进口商品应分摊的购进外汇价差增加进口商品的采购成本。
借:商品采购贷:外汇价差
(2)如以离岸价成交,对外支付运保费等,按实际金额借:商品采购贷:银行存款
(3)支付进口环节应交纳的各种税金借:商品采购贷:应交税金交纳时,借:应交税金贷:银行存款
(4)进口商品验收入库借:库存商品贷:商品采购
3.采用售价核算的商品购进(1)购进商品验收入库,同时支付货款或开出承兑商业汇票①采用支票等结算方式
借:商品采购(商品进价)
借:经营费用(进货费用)
贷:银行存款(全部价款)
同时,借:库存商品(商品售价)
贷:商品采购(商品进价)
贷:商品进销差价(商品售价大于进价的差额,如商品进价小于商品售价,应借记“商品进销差价”科目,下同)
②采用商业汇票结算方式
借:商品采购(商品进价)
借:经营费用(进货费用)
贷:银行存款(进货费用)
贷:应付票据(商品进价)
商品验收入库时,借:库存商品(商品售价)
贷:商品采购(商品进价)
贷:商品进销差价(商品售价大于进价的差额)
(2)商品购进,先承付货款或开出、承兑商业汇票,后验收商品入库支付货款时,
借:商品采购(商品进价)
借:经营费用(进货费用)
贷:银行存款(全部价款)等商品到达验收入库时,借:库存商品(商品售价)
贷:商品采购(商品进价)
贷:商品进销差价(商品售价大于进价的差额)
(3)商品购进,先验收入库后承付货款或开出、承兑商业汇票,月终时记帐商品验收入库时,
借:库存商品(商品售价)
贷:应付帐款(暂估进价)
贷:商品进销差价(商品售价与暂估进价的差额)
月终尚未付款或尚未开出、承兑商业汇票的商品,下月初对上述分录用红字冲回
借:库存商品(商品售价)(红字)
贷:应付帐款(暂估进价)(红字)
贷:商品进销差价(商品售价与暂估进价的差额)(红字)
付款时,分录同(1)
4.农副产品收购(1)自营收购①按实际支付的农副产品价款借:商品采购贷:银行存款(或现金)
②计算收购的应税农副产品应交纳的产品税等借:商品采购贷:应交税金
③农副产品验收入库,按农副产品收购价款和应交的产品税等借:库存商品贷:商品采购
(2)预购
①发放预购定金时,按实际发放金额借:预付帐款贷:银行存款(或现金)
②收到预购农副产品,按农副产品价款借:商品采购贷:预付帐款,补付不足货款借:预付帐款贷:银行存款(或现金),退回多付的货款借:银行存款(或现金)贷:预付帐款
③计算收购应税农副产品应交纳的产品税等借:商品采购贷:应交税金
④农副产品验收入库,按农副产品价款和应交纳的税金等借:库存商品贷:商品采购
5.购进商品溢余和短缺(1)购进商品的溢余发生商品溢余时,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
①采用进价核算的商品
借:库存商品(商品进价)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商品进价)
②采用售价核算的商品
借:库存商品(商品售价)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商品进价)
贷:商品进销差价(商品售价大于进价的差额)
查明原因分别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①属于自然溢余,作营业外收入借:待处理财产损溢贷:营业外收入
②属于供货单位多发商品,本企业同意补作购进,补付货款时,按补付金额借:待处理财产损溢贷:银行存款
③属于供货单位多发商品,本企业不同意补作购进,应按溢余金额减少库存商品借:待处理财产损溢贷:库存商品同时,将溢余商品作为代管商品处理。
(2)购进商品短缺与损耗
①尚待查明原因和需要报经批准转销的短缺及损耗,应先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商品短缺金额)
贷:商品采购(商品短缺金额)
查明原因后,分别处理:
②属于应由供应单位、运输机构、保险公司或其他过失人负责赔偿的损失
借:应付帐款(或其他应付款)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③属于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应将扣除残料价值和保险公司赔款后的净损失转作“营业外支出”
借: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④属于无法收回的其他损失,报经批准后列作“经营费用”。
借:经营费用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详细的分录都在上文说明了“会计必知的会计分录编制”已经了解了,那么关于“会计必知的会计分录编制”以上就是相关内容,还有不懂得,可以点击上方答疑老师,在线提问。如果您是新手会计,想要从事会计岗,但是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学习;或者如果您现在在备考初级会计、中级会计等,不知道怎么高效率一次通过。来到牛账网,我们为新人准备了会计实操免费课程,也有大量专业老师整理的资格证考试资料。有需要的,可以扫一扫下方二维码,添加牛账网老师,让你轻松学习会计。
世界千变万化,学习紧跟计划,会计学理论应该学,会计实操必然学,理论+实操两手一抓,会计两眼不在花,牛账网海量会计干货资料等你来取。
资料二:刚毕业大学生,竟然不需要老会计带,原来是偷偷学习了这个
资料四:既然已决定半路出家做会计,就让自己看起来更专业一点吧!
动动手指,敲敲键盘,更多会计实操干货资料点击免费领取它就属于你哦。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