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成本报表?
来源:牛账网 作者:晓彬老师 阅读人数:11611 时间:2020-11-18
报表分析的常用方法有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和结构分析法,成本报表反映一定时期内产品成本水平和费用支出的情况。那么成本报表如何分析?分析方法的计算公式是什么?一起来看。
(一)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将分析期的实际数据同某些选定的基准数进行对比来揭示实际数与基准数之间的差额,借以了解成本管理中的成绩和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
1.实际数据与计划数(预算数)对比
(1)实际脱离计划的差异额
(2)实际脱离计划的差异率
2.分析期实际数据与前期实际数据对比
这种比较可以反映成本、费用的变动趋势,考察生产的发展变化情况
举例:可比产品实际成本降低额=实际产量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实际总成本
可比产品实际成本降低率=可比产品实际成本降低额实际产量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实际产量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3.分析期实际数据与本行业实际平均数据和本行业先进实际数据比
(二)比率分析法
1.相关比率分析法
相关比率是两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关),但性质不同的指标计算出的比率。(营业收入成本率、产值成本率、成本利润率等)。
2.构成比率分析法
构成比率也叫做结构比率,它是局部数量(数额)与总体总数量(总数额)之比、即局部在总体中的比重,或称部分与全部的比率。
构成比率分析法就是通过计算构成比率来进行分析,也称作结构分析法。在成本分析中,通过计算产品成本中各个成本项目的比重,费用总额中各个费用项目的比重,可以反映产品成本或费用总额的构成是否合理,为寻找降低成本、节约费用的途径指明方向。成本分析中有关构成比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产品成本的构成比率=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产品成本总额*100%
期间费用的构成比率=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期间费用总额*100%
3.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就是将综合经济技术指标分解为各个原始因素,并确定各个因素变动对该项经济指标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的方法。在成本分析中,连环替代法以及连环替代法的简化形式差额计算法,就属于因素分析法。
运用因素分析法的一般程序是:
(1)确定某项指标是由哪几个因素构成
(2)确定各个因素与该指标的关系
(3)采用适当的方法分解因素
(4)计算确定各个因素影响的数额。
(1)连环替换分析法
连环替换分析法是顺序用各项因素的实际数替换基数,借以计算各项因素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
设某项经济指标是有三个因素组成的。在分析时,若是用实际指标与基期指标进行对比,则实际指标与基期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基期指标N0=A0×B0×C0
实际指标N1= A1×B1×C1
分析对象为N1- N0=A1×B1×C1-A0×B0×C0
采用连环替换法分析各因素变动对指标的影响程度时,计算原理如表所示:
连环替代分析法计算表
替换次数 | 因 素 | 乘积编号 | 每次替换的差异 | 产生差异的因素 | ||
第一项 | 第二项 | 第三项 | ||||
基数 | 基数A0 | 基数B0 | 基数C0 | ① | ||
第一次 | 实际数A1 | 基数B0 | 基数C0 | ② | ②-① | 第1项因素 |
第二次 | 实际数A1 | 实际数B1 | 基数C0 | ③ | ③-② | 第2项因素 |
第三次 | 实际数A1 | 实际数B1 | 实际数C1 | ④ | ④-③ | 第3项因素 |
各项因素影响程度合计 | 差异额 | 各项因素 |
(2)差额计算分析法
相对销售差额计算分析法是根据各项因素的实际数与基数的差额来计算各项因素影响程度的方法,是连环替换分析法的一种简化的计算方法。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第一因素影响数=(A1-A0)×B0×C0
第二因素影响数=(B1-B0)×A1×C0
第三因素影响数=(C1-C0)×A1×B1
关于成本报表分析的相关知识就介绍到这。想要了解更多会计类问题,可以关注牛账网会计网校,专业的答疑老师会给您解答,并且牛账网初级会计班火热招新中!!!108课时精细化讲解、6大贴心伴学服务、6轮题库强化辅导、5步进阶学习方案、1套精品畅学秘籍,赶紧加入我们吧!
世界千变万化,学习紧跟计划,会计学理论应该学,会计实操必然学,理论+实操两手一抓,会计两眼不在花,牛账网海量会计干货资料等你来取。
资料二:财务全套分析表找到啦!一套全搞定(excel表格分享)
资料四:刚毕业大学生,竟然不需要老会计带,原来是偷偷学习了这个
动动手指,敲敲键盘,更多会计实操干货资料点击免费领取它就属于你哦。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