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中 A 公司在 2×17 年 6 月 30 日出售股权丧失控制权并转为权益法核算,对 2×15 年至 2×17 年 6 月 30 日 B 公司实现的净利润进行追溯调整时全部计入留存收益,原因在于:
时间跨度性质:虽然题目涉及 2×17 年期间,但 2×17 年 6 月 30 日是处置股权的时间点,对于 2×15 - 2×17 年 6 月 30 日这个整体时间段而言,从处置股权并追溯调整的角度看,都是以前期间实现的净利润。B 公司在 2×15 年至 2×17 年 6 月 30 日实现净利润 2000 万元,这段时间属于 A 公司从取得控制权到丧失控制权的整个期间,并非在 2×17 年 1 月 1 日 - 6 月 30 日这半年独立产生的与处置股权当期经营直接相关的利润变动 。
准则规定的追溯理念:准则要求从最初取得投资时就按照权益法核算,这里的追溯是将之前成本法核算期间的处理调整为权益法的处理逻辑。所以,对于以前成本法核算期间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应调整留存收益,体现为对盈余公积和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的调整 。
而如果是在 2×17 年 1 月 1 日 - 6 月 30 日期间,B 公司有除了净利润、其他综合收益和其他权益变动之外的与投资相关的收益或损失,且与当期经营直接相关,才可能计入投资收益。但本题只是对以前期间实现的净利润追溯调整,所以全部计入留存收益。
本题中 A 公司在 2×17 年 6 月 30 日出售股权丧失控制权并转为权益法核算,对 2×15 年至 2×17 年 6 月 30 日 B 公司实现的净利润进行追溯调整时全部计入留存收益,原因在于:
时间跨度性质:虽然题目涉及 2×17 年期间,但 2×17 年 6 月 30 日是处置股权的时间点,对于 2×15 - 2×17 年 6 月 30 日这个整体时间段而言,从处置股权并追溯调整的角度看,都是以前期间实现的净利润。B 公司在 2×15 年至 2×17 年 6 月 30 日实现净利润 2000 万元,这段时间属于 A 公司从取得控制权到丧失控制权的整个期间,并非在 2×17 年 1 月 1 日 - 6 月 30 日这半年独立产生的与处置股权当期经营直接相关的利润变动 。
准则规定的追溯理念:准则要求从最初取得投资时就按照权益法核算,这里的追溯是将之前成本法核算期间的处理调整为权益法的处理逻辑。所以,对于以前成本法核算期间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应调整留存收益,体现为对盈余公积和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的调整 。
而如果是在 2×17 年 1 月 1 日 - 6 月 30 日期间,B 公司有除了净利润、其他综合收益和其他权益变动之外的与投资相关的收益或损失,且与当期经营直接相关,才可能计入投资收益。但本题只是对以前期间实现的净利润追溯调整,所以全部计入留存收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