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啊,遇到这种情况别慌。咱先得搞清楚为啥会有这俩金额不一样的情况。
一般来说呢,应付职工薪酬工资反映的是企业实际应支付给职工的工资总额,而管理费用工资是计入管理费用科目里的职工工资部分。要是应付职工薪酬工资小于管理费工资,有可能是在账务处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小差错。
你得好好检查一下,看看是不是有部分工资被错误地计入了其他不该计的科目里,或者有没有重复记账之类的情况。也有可能是一些会计调整事项导致的,比如说之前计提多了后来又冲减了一部分,但管理费用那边没同步调整。
你可以先把这两个科目的明细账拿出来,一笔一笔地核对原始凭证,看看具体是哪些款项出了差异。要是实在找不出问题,也别自己在那死磕,可以跟单位其他财务人员交流交流,说不定他们能给你点新思路。实在不行,就往上追溯一下之前的账务处理流程,总能找到根源的。
学员啊,遇到这种情况别慌。咱先得搞清楚为啥会有这俩金额不一样的情况。
一般来说呢,应付职工薪酬工资反映的是企业实际应支付给职工的工资总额,而管理费用工资是计入管理费用科目里的职工工资部分。要是应付职工薪酬工资小于管理费工资,有可能是在账务处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小差错。
你得好好检查一下,看看是不是有部分工资被错误地计入了其他不该计的科目里,或者有没有重复记账之类的情况。也有可能是一些会计调整事项导致的,比如说之前计提多了后来又冲减了一部分,但管理费用那边没同步调整。
你可以先把这两个科目的明细账拿出来,一笔一笔地核对原始凭证,看看具体是哪些款项出了差异。要是实在找不出问题,也别自己在那死磕,可以跟单位其他财务人员交流交流,说不定他们能给你点新思路。实在不行,就往上追溯一下之前的账务处理流程,总能找到根源的。
更多
木棉老师
回复
竹子老师
2025年05月16日
针对您公司章程中认缴出资年限超过5年的情况,结合新《公司法》及工商年报要求,具体填写建议如下:
---
1. 核心原则:以章程约定为准,但需符合新法规定
- 新《公司法》要求:2024年7月1日后成立的公司,全体股东认缴出资需在5年内缴足(股份有限公司按特别规定执行)。
- 存量公司过渡期:若您公司是在2024年7月1日前注册的存量企业,且原章程规定的出资期限超过5年,需在2027年6月30日前调整至5年内,并修改章程。
- 工商年报填写依据:
- 调整后的章程:若已按新法要求修改章程并缩短出资期限,则按新章程约定的期限填写。
- 未调整的章程:若尚未完成调整,工商年报仍需按原章程约定的期限填写,但需注意后续合规风险(如登记机关可能要求整改)。
---
2. 具体填写操作
- 认缴出资时间:
- 按公司章程中约定的最终缴付期限填写,即使原章程表述为“长期”或未明确截止日,也需根据章程实际内容填写。
- 例如:原章程约定某股东认缴出资期限为“2030年12月31日”,则填报时需填写该具体日期。
- 认缴出资额:
- 按章程约定的货币或非货币出资总额填写,无需扣除已实缴部分。
---
3. 特殊情况与风险提示
- 过渡期内的合规风险:
- 若存量公司未在2027年6月30日前完成章程调整,可能被登记机关要求整改,甚至面临行政处罚。
- 建议尽快修订章程,明确出资期限不超过5年,并同步更新工商年报信息。
- 税务影响:
- 未按章程约定实缴出资可能导致利息支出无法税前扣除(依据国税函〔2009〕312号)。
- 异常情形处理:
- 若登记机关认为出资期限或金额异常(如远长于5年),可能要求企业补充说明或调整,需提前准备合理性证明(如股东资金安排协议等)。
---
4. 操作步骤总结
1. 核查章程:确认当前章程中认缴出资期限是否已调整至5年内。
2. 填报依据:
- 已调整:按新章程填写。
- 未调整:按原章程填写,但需在2027年6月30日前完成调整。
3. 登录系统: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填报,选择对应年度报告,如实填写认缴出资额及时间。
---
示例
- 情景:公司成立于2023年,原章程约定认缴期限为10年(2033年到期),尚未调整。
- 填报方式:认缴出资时间仍填写“2033年12月31日”,但需在2027年6月30日前修改章程,将期限缩短至5年内(如调整为2028年到期),并同步更新后续年报。
---
总结
工商年报的认缴出资时间应以公司章程最新约定为准,但必须符合新《公司法》5年的法定上限。建议企业尽快核查章程并完成过渡期调整,避免因期限超限引发监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