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就是存货按照入库的先后顺序来发货计价。比如说,你先进了一批货,价格是每个2元;后来又进了一批,价格是每个3元。当你要发货时,如果数量不超过第一批的量,那就按2元一个来算成本;要是超过了,多出来的部分就按3元一个算。
至于说是不是一一对应嘛,理论上是希望每发出去一件产品,都能对应到它入库时的那个成本。但实际工作中啊,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比如货物混放、记录误差啥的,很难做到完全一一对应。不过咱们做会计的,就得尽量细心,让账目清楚准确。
同学,就是存货按照入库的先后顺序来发货计价。比如说,你先进了一批货,价格是每个2元;后来又进了一批,价格是每个3元。当你要发货时,如果数量不超过第一批的量,那就按2元一个来算成本;要是超过了,多出来的部分就按3元一个算。
至于说是不是一一对应嘛,理论上是希望每发出去一件产品,都能对应到它入库时的那个成本。但实际工作中啊,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比如货物混放、记录误差啥的,很难做到完全一一对应。不过咱们做会计的,就得尽量细心,让账目清楚准确。
更多
小智老师
回复
曦月老师
2025年01月13日
你的理解是对的。让我们具体分析一下:
1. 在没有进行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情况下,资产负债表的期末未分配利润应该等于期初未分配利润加上本期净利润(即利润表中的净利润)。这是标准的会计等式。
2. 但是,当你进行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时,情况就有所不同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会影响“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这个科目最终会结转到“未分配利润”科目中。这意味着,如果你有一笔调增的分录,比如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那么这笔金额最终会减少“未分配利润”。
3. 因此,当你支付了这笔税款后,虽然利润表上的净利润没有变化(因为它反映的是本期实现的利润),但资产负债表上的未分配利润会因为这笔税款的支付而减少。这就是为什么你会看到资产负债表期初未分配余额加上利润表的净利润不等于资产负债表期末未分配利润减去缴纳的税款。
4. 实际上,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和利润表中的净利润之间的勾稽关系是:资产负债表期末未分配利润 = 年初资产负表未分配利润 + 本期利润表累计净利润 - 提取盈余公积 - 分配股利 + 盈余公积弥补亏损 +(或-)本年度调整以前年度损益从“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转入“未分配利润”的金额。
总的来说,你的理解是正确的,确实存在这样的会计处理导致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之间出现差异。
莎莎老师
回复
小**师
01月03日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所有公司制企业,包括小企业,都需要按照净利润的10%计提法定盈余公积。这是一项法定要求,无论企业规模大小,都必须遵守。对于任意盈余公积,则由公司自行决定是否提取及提取比例,法律没有强制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