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4年确认了费用,但在2025年才取得发票,在做2024年汇算清缴的时候是否需要做调增的问题,以下是我的解答:
1. 情况一:经济业务和款项支付已经在2024年完成,但是发票在2025年才开出来。这种情况下,由于业务已经发生且属于当期应该负担的费用,因此应直接计入2024年的费用,并在2024年的汇算清缴时允许扣除,无需进行纳税调整。如果在汇算清缴之前取得了发票,直接把发票附在2024年的凭证后面即可。
2. 情况二:发票开具时间是2024年,但因各种原因未能在2024年入账,报销和入账时间都在2025年。这种情况同样应该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进行核算,分录虽然是做到2025年的,但是不影响2025年的利润,因为“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是不计入利润表的,可直接结转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里。在税务处理上,如果该笔费用在2024年的汇算清缴前取得发票并补扣除,则无需进行纳税调整;如果在汇算清缴之后取得发票,则需要先做纳税调增处理,待发票取得时再做冲销预提费用的分录。
综上所述,对于您的情况,如果在2024年的汇算清缴前取得了发票,那么可以直接在2024年的汇算清缴中扣除,无需做调增。但如果在汇算清缴之后才取得发票,则需要先做纳税调增处理,待发票取得时再做相应的会计处理。
关于2024年确认了费用,但在2025年才取得发票,在做2024年汇算清缴的时候是否需要做调增的问题,以下是我的解答:
1. 情况一:经济业务和款项支付已经在2024年完成,但是发票在2025年才开出来。这种情况下,由于业务已经发生且属于当期应该负担的费用,因此应直接计入2024年的费用,并在2024年的汇算清缴时允许扣除,无需进行纳税调整。如果在汇算清缴之前取得了发票,直接把发票附在2024年的凭证后面即可。
2. 情况二:发票开具时间是2024年,但因各种原因未能在2024年入账,报销和入账时间都在2025年。这种情况同样应该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进行核算,分录虽然是做到2025年的,但是不影响2025年的利润,因为“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是不计入利润表的,可直接结转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里。在税务处理上,如果该笔费用在2024年的汇算清缴前取得发票并补扣除,则无需进行纳税调整;如果在汇算清缴之后取得发票,则需要先做纳税调增处理,待发票取得时再做冲销预提费用的分录。
综上所述,对于您的情况,如果在2024年的汇算清缴前取得了发票,那么可以直接在2024年的汇算清缴中扣除,无需做调增。但如果在汇算清缴之后才取得发票,则需要先做纳税调增处理,待发票取得时再做相应的会计处理。
更多
木森老师
回复
曦月老师
2024年12月12日
在大田作物入库后,即大田作物的收获和储存阶段完成后,对于随后发生的工资、机器维修等费用,通常这些费用不再计入生产成本,而是根据其性质和用途计入相应的会计科目。
1. 工资:
- 如果工资是支付给直接参与生产的员工(如田间工人),且他们的工作与大田作物的生产直接相关,那么这部分工资仍然可以计入生产成本。然而,如果工资是支付给管理人员、销售人员或其他非直接生产人员,或者即使是直接生产人员但在作物入库后的工作(如仓库管理、销售支持等),那么这部分工资不应再计入生产成本,而应根据具体情况计入管理费用、销售费用或其他相关费用科目。
2. 机器维修:
- 机器设备的维修费应计入“管理费用”科目下的“维修费”子科目。这是因为机器设备属于固定资产,而固定资产的维修费是为了保持其正常运行状态而发生的费用,这些费用在发生时因计入当期费用。
综上所述,大田作物入库后发生的工资和机器维修费用是否计入成本,需要根据费用的性质和用途来判断。如果费用与大田作物的直接生产相关且发生在生产过程中,那么可以计入生产成本;否则,应根据具体情况计入其他相关费用科目。
木森老师
回复
曦月老师
2024年12月12日
在大田作物入库后,即大田作物的收获和储存阶段完成后,对于随后发生的工资、机器维修等费用,通常这些费用不再计入生产成本,而是根据其性质和用途计入相应的会计科目。
对于工资部分,如果这些工资是支付给直接参与生产的员工(如田间工人),且他们的工作与大田作物的生产直接相关,那么这部分工资仍然可以计入生产成本。然而,如果工资是支付给管理人员、销售人员或其他非直接生产人员,或者即使是直接生产人员但在作物入库后的工作(如仓库管理、销售支持等),那么这部分工资不应再计入生产成本,而应根据具体情况计入管理费用、销售费用或其他相关费用科目。
对于机器维修费用,同样地,如果维修的是直接用于大田作物生产的机械设备,且维修费用是为了保持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以便继续生产,那么这部分费用可以视为生产成本的一部分。但是,如果维修的是与大田作物生产无直接关系的设备(如办公设备、运输车辆等),或者维修费用发生在作物入库后且与后续生产活动无关,那么这部分费用应计入管理费用或相关的期间费用科目。
总的来说,大田作物入库后发生的费用是否计入成本,需要根据费用的性质和用途来判断。如果费用与大田作物的直接生产相关且发生在生产过程中,那么可以计入生产成本;否则,应根据具体情况计入其他相关费用科目。
希文老师
回复
木**师
11月29日
对于您提到的这笔业务,我建议使用“管理费用-人工费用”科目。这是因为这笔费用是用于支付给外部工人的劳务费,属于企业的管理费用范畴。具体来说,可以这样处理:
1. 借记“管理费用-人工费用”科目,表示企业发生了一笔与管理相关的人工费用支出;
2. 贷记“银行存款”或“现金”科目,表示企业通过银行转账或现金支付了这笔费用。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这笔费用是直接支付给工人个人的,并且金额较大或涉及个人所得税等问题,还需要根据相关税法规定进行相应的税务处理。
杨阳老师
回复
希**师
08月19日
劳务派遣公司代发工资及社保费会计分录如下:
1. 收到用工单位款项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付职工薪酬 - 工资
贷:其他应付款 - 社保(单位部分)
2. 发放工资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 - 工资
贷:银行存款
3. 缴纳社保时
借:其他应付款 - 社保(单位部分)
借:应付职工薪酬 - 社保(个人部分)
贷:银行存款
木森老师
回复
曦月老师
2024年12月12日
对于农业企业是否使用制造费用科目的问题,可以明确地告诉你,是的,农业企业可以使用“制造费用”科目。
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间接费用,这些费用不直接与特定产品或劳务产出直接关联,但为了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必须发生的费用。在农业企业中,虽然主要活动可能集中在种植、养殖等直接生产活动上,但同样会涉及到一些间接的生产管理费用,如管理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等。
具体来说,农业企业的制造费用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管理人员工资:指企业各个生产经营单位(如农场、养殖场)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支付给管理人员的工资。
2. 职工福利费:包括为生产部门职工支付的节日礼金、慰问金、工伤医疗费等福利费用。
3. 折旧费:指生产部及车间管理部门、动力及机修车间使用的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每月底计提的折旧费用。
4. 修理费:包括对生产设备进行维修和保养时发生的费用。
5. 办公费:指车间日常办公用品费、书报费、印刷费等。
6. 低值易耗品摊销:指生产过程中共用的零配件等低值易耗品的摊销费用。
7. 其他费用:如劳动保护费、季节性生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农业企业可以使用“制造费用”科目来核算上述间接费用,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农业企业的特殊性质(如生物资产的评估和计量),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调整和完善。同时,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企业中的工业生产单位也可能越来越多地采用“制造费用”科目来核算相关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