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级会计(中级会计实务三色笔记:企业合并和合并财务报表)
来源:牛账网 作者:艾伦 阅读人数:15739 时间:2024-07-19
2024年中级会计《中级会计实务》三色笔记
第 二十一 章 企业合并和合并财务报表
☆2024年本章主要变化☆ 重编:原企业合并章节与财务报告章节合并后进行了重新编写(删除多次交易分步实现企业合并的处理、反向购买、合并范围的确定、合并编制程序等) |
【知识点1】合并日同一控制下企业控股合并的处理
1. 长期股权投资确认和计量
借:长期股权投资(=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合并报表中账面价值的份额)
贷:银行存款等(支付对价的账面价值)
股本(发行股票的面值总额)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股本溢价(差额,或借方,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冲减留存收益)
2. 合并日财务报表编制
(1) 合并资产负债表:被合并方资产、负债,以其账面价值并入合并财务报表,抵销或调整分录如下
① 抵销子公司权益和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 借:股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贷:长期股权投资 少数股东权益 | ② 对于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实现的留存收益中归属于合并方的部分,自合并方资本公积转入留存收益 借:资本公积(因合并方资本公积不足未完全恢复的 ,附注中说明) 贷:盈余公积(归属于现行母公司的部分) 未分配利润(归属于现行母公司的部分) |
(2) 合并利润表:包含被合并方自合并当期期初至合并日实现的利润(内部交易要抵销)。
(3) 合并现金流量表:同利润表。
【知识点2】非同一控制下企业控股合并的处理
1. 会计处理原则:
(1) 购买日: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基本原则是购买法,取得被购买方控制权的日期为购买日。
提示:满足以下有关条件的,通常可认为实现了控制权的转移:
(2)合并成本=支付价款或付出资产的(含税)公允价值 +发生或承担的负债的公允价值 + 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
(3)合并成本与取得的被合并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 (A=合并成本-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 ×份额)
① 当 A>0 (吃亏了): 商誉,在合并报表列示。
② 当 A<0 (占便宜): 负商誉,先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复核,复核后仍存在负商誉,处理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贷:营业外收入 (差额应体现在合并报表中,不影响购买方的个别利润表)
2. 会计处理
(1) 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和计量:
借: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成本)
贷:相关资产(支付对价资产账面价值)
资产处置损益、其他业务收入等(支付对价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差额)
(2)购买日财务报表编制(编制资产负债表,不编制利润表):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以其在购买 日公允价值计量。
① 调整分录:将子公司的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值(以固定资产为例) 借:固定资产(评估增值)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评估增值确认递延所得税的影响) 资本公积(差额) | ② 抵销分录 借:股本 资本公积 其他综合收益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商誉 贷:长期股权投资 少数股东权益 |
【知识点3】合并财务报表相关的调整分录、抵销分录(以下简称:同控=同一控制,非同控=非同一控制)
提示:本知识点涵盖归纳了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的调整分录。
(一)调整: 对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
1. 同控下:如果不存在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不一致,不需要对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
2. 非同控下:除了会计政策、会计期间外,还需要将子公司资产负债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值(进而调整利润),同时,考虑所得税影响。
提示: 本调整以固定资产评估增值为例,无形资产、存货等参照执行。
第一年 | 第二年(以及后面逐年) |
(1)调整购买日子公司资产负债:账面价值→公允价值(购买日编合并报表时已调整,但不反应在个别报表,年末需要继续调整) 借:固定资产等(评估增值部分)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资本公积(差额) | (1)调整购买日子公司资产负债:账面价值→公允价值,第二年分录抄上年,但涉及损益的要同一改为“未分配利润— 一年初” 借:固定资产(金额同左,照抄)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金额同左,照抄) 资本公积——年初(金额同左,照抄) |
(2) 补提增值部分折旧 借:管理费用(补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用报表项目,下同,不再赘述) | (2) ① 补提折旧,去年编的调整分录,今年还得编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金额同左,照抄) 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金额同左,照抄) ② 补提本年折旧 借:管理费用 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
(3)补提折旧后,将对应(1)中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转回 。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贷:所得税费用(差额,或借方) 解读:递延所得税负债为(1)中评估增值而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但(2)中计提折旧,故这部分暂时性差异已经不存在,需要转回该部分对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 (3) ①先把去年炒过来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金额同左,照抄)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金额同左,照抄) ② 调整本年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贷:所得税费用 |
解读:第二年为什么要照抄第一年已编的抵消分录,上年编的抵消分录,在个别报表中没体现(没做账),次年需要重新编一遍,但损益类科目只能计入“未分配利润——年初”。
(二)调整: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 →权益法(按调整后子公司利润计算)
第一年 | 第二年(以及后面逐年) |
(1)应享有子公司当期实现的调整后净利润份额(不带二级科目,此处是报表项目) 借:长期股权投资(子公司调整后净利润×持股比例 贷:投资收益 提示:亏损时按照承担的亏损份额,做相反分录。 解读:此处对子公司利润的调整主要是对购买日子公司评估增值等因素对损益影响的调整( 如补提折旧对损益的影响等),不包括内部交易的调整。 | 重抄去年:左边抄过来,“投资收益”变为“未分配利润一 一年初”,“其他综合收益”等变为“其他综合收益——年初”等,如: 借:长期股权投资(上年分录(1)(2)合并)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其他综合收益——年初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资本公积——年初 本年调整:参照左边(1)-(4)的调整分录,金额用本年的数字,“依葫芦画瓢”。 |
(2) 子公司当期宣告分配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借:投资收益(权益法下个别报表此处为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 | |
(3) 子公司其他综合收益变动 借:长期股权投资(或反向) 贷:其他综合收益(或反向) | |
(4) 子公司除净损益外、利润分配、其他综合收益外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假定增加)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资本公积 |
(三)抵消: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全额抵消子公司所有者权益)
提示:以下为非同控下抵消分录,同控下更简单,不考虑商誉和购买日评估增值
借:股本(期末数一般给定)①(①-⑤子公司权益全部抵销,不是比例抵销) 资本公积(期初数+评估增值±本期增减) ② 其他综合收益(期初数±本期增减) ③ 盈余公积(期初数+调整前利润×计提比例(解读:个别报表是按调整前的利润计提盈余公积) ④ 未分配利润——年末(期初+调整后净利润-提取盈余公积-分配股利(包括股票股利)) ⑤ 商誉 (=长期股权投资⑥ - ①至⑤的和×份额=购买日确定的商誉(本公式一般用于验算)) 贷:长期股权投资(调整后母公司金额,即权益法计算的账面价值,前面已调整计算出来了) ⑥ 少数股东权益(①至⑥之和×比例=自购买日持续计算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少数份额) 营业外收入(负商誉,与借方商誉不同时出现) 提示:① + ② + ③ + ④ + ⑤=自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 提示: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子公司少数股东分担的当期亏损超过了少数股东在该子公司期初所有者权益中所享有的份 额的(即发生超额亏损),其余额应当冲减少数股东权益,即少数股东权益可以为负数。 |
解读:少数股东损益,按调整后的利润计算;少数股东权益,按持续计算的可变认净资产×少数股东份额计算。
(四)抵消:母公司的投资收益与子公司利润分配的抵销
1. 抵消分录
借:投资收益(子公司调整后净利润×持股比例) ① 少数股东损益(当年子公司调整后净利润×少数股东份额) ② 未分配利润——年初(子公司) ③ 贷:提取盈余公积(子公司本期计提金额=调整前利润×计提比例) ④ 向股东分配利润(子公司本期分配的股利) ⑤ 未分配利润——年末(从“(三)”中抵消分录抄过来的) ⑥ 提示:还需要抵消其他应收款(应收股利)与其他应付款(应付股利)(抵销报表项目)。 |
2. 期末少数股东权益=期初数(上年末)±本年少数股东损益
(五)抵消:内部销售
解读:用会计分录抵消所有的内部交易产生的收益和成本,不作为对子公司利润的调整项,因为抵消后,从合并角度看,内部交易是“不存在的”。
1. 内部销售存货的抵消分录
第一年 | 第二年(及以及后面逐年) |
(1)抵消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 ① 借:营业收入(内部销售不含税价格)A 贷:营业成本(倒挤)A-B 存货(内销形成的未出售部分存货账面价值×销售企业毛利率)B 提示:存在逆流交易情况下,未实现内部收益中,归属少数股东的部分,抵消分录为(顺流无此分录): ② 借:少数股东权益B×份额 贷:少数股东损益B×份额 解读:子公司卖给母公司,子公司的少数股东不能确认损益。 | (1)假定上期末未销售内部购销商品全部对外销售 ①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上期末内部购销形成的存货价值×销售企业毛利率)B 贷:营业成本B ② 借:少数股东权益B×份额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2)假定当期购入全部对外销售: 借:营业收入 贷:营业成本 (3)期末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抵消(如果前面两假定成立,则没有本分录)(逆流参照参照前述,此处略) 借:营业成本 贷:存货(去年内销剩余存货账面价值×销售企 业去年毛利+今年内销剩余存货账面价值×销售企业今年毛利) |
(2)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注意不是抵消,而是确认) ①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C=(B-0)×25% 贷:所得税费用C 借:少数股东损益 C×少数份额(逆流才做此分录,本分录虽为所得税调整,但不涉及所得税的科目) 贷:少数股东权益 卖赚: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抵消分录中“存货”贷方-借方)×所得税税率(一般都卖赚),即: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 卖亏:抵消分录中“存货”(借方-贷方)×所得税税率,计入递延所得税负债。 | (4)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① 照抄去年分录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上年因逆流所编,照抄) 贷:少数股东权益 ② 确认本年发生的递延,会计分录与上年一样,金额需要计算(假设卖赚)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m 贷:所得税费用m 解读:m的计算=(1)(2)(3)中存货(贷方-借方) ×所得税税率,算出来的是余额,应当减去①中已确认的部分后的差作为发生额:如果本期递延发生额为0或者小于①中的数,则减完之后的金额是负数,在贷方计入“递延所得数资产”。 |
解读:合并报表中列示的存货金额=视同没有发生内部销售,验算:合并列示=个别报表列示金额-抵消金额=视同没有内部销售,固定资产内部销售与存货内部销售同理。
2. 内部销售固定资产的抵消分录(笔记编写以顺流为例,逆流同存货,考虑少数股东分摊)
第一年 | 第二年(以及后面逐年) |
第一类:将存货内部购入后作为固定资产 (1)内部销售未实现损益抵消 借:营业收入(出售方不含税售价) 贷:营业成本(出售方确认的成本) 固定资产(购入方多确认的固定资产原价) (2)抵消多计提折旧(不是按购入方整体确认的原值计提折 旧抵销,而是购入方个别报表中多计的原值对应的折旧,此部分折旧需抵销)(注意年中销售,折旧为非整数年的计算)。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报表项目) 贷:管理费用 (3)确认递延所得税(假设卖赚)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同内部购销货物,抵消分录中固定资产(贷方-借方)×所得税税率) 贷:所得税费用 | (1)抵消去年确认的未实现内部购销损益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第一类=上年分录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第二类=上年分录的资产处置收益) 贷:固定资产(购入方多确认的固定资产原价) 提示:只要该固定资产不处置,本分录每年都要编。 (2)抵消去年多计折旧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3)抵消本年多计折旧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贷:管理费用 (4)确认递延:参照内部购销存货处理 ① 抄去年调整但未在个别报表上反应的递延所得税分录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② 确认本年发生的递延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
第二类:将固定资产内销为固定资产 借:资产处置收益(注意:不是资产处置损益) 贷:固定资产(购入方多确认的固定资产原价) (2)抵消多计提折旧:参照上述第一类。 (3)确认递延所得税:参照上述第一类。 |
解读:合并报表中固定资产列示金额速算:(站在集团角度)视同未销售,在原公司按账面计提折旧。
解读:合并报表利润的影响速算:(站在集团角度)(-销售成本)/使用年限×本年摊销月份占全年的比
(视同未销售,在原来公司按账面计提折旧的影响)
提示:增值税是不能抵销的,题目是含增值税金额时,转换为不含税金额;运杂费和安装费也不能抵销。
3. 无形资产比照固定资产处理
(六)抵消——内部债权债务
1. 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三步调整
第一年 | 第二年 |
(1)债权债务抵消 借:应付账款(含税金额) 贷:应收账款 | (1)债权债务抵消(金额是第二年仍未收付的金额) 借:应付账款(金额可能因收回导致减少或因交易导致增加) 贷:应收账款 |
(2)抵消债权方确认的坏账(与确认反向)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与计提分录反向) 贷:信用减值损失 提示:若本期坏账不是计提而是转回,与上述分录反向 。 | (2) ① 上年分录抄过来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报表项目)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② 抵消本年计提的坏账(或转回)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贷:信用减值损失 |
(3)个别报表因计提坏账确认的递延转回 提示:这里是转回递延所得税,不是确认递延所得税。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 (3) ① 照抄去年,换项目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② 本年涉及递延的抵消 借:所得税费用(如果本期转回,反向)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如果本期转回,反向) |
2. 预付账款与合同负债、债权投资(假定划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与应付债券、其他应收款与其他应付款的抵消比照上述处理。
【知识点4】合并现金流量表
需要抵销 处理的项目 | ① 内部当期以现金投资或收购股权增加的投资所产生的现金流量; ② 内部当期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与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 ③ 内部以现金结算债权与债务所产生的现金流量; ④ 内部当期销售商品所产生的现金流量; ⑤ 内部处置、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支付的现金。 |
有关少数 股东权益 项目的反映 | ① 子公司的少数股东增加在子公司中的权益性资本投资,在合并现金流量表中应当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之下的“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项目下反映。 ②子公司向少数股东支付现金股利或利润,在合并现金流量表中应当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之下的“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项目下反映。 ③对于子公司的少数股东依法抽回在子公司中的权益性投资,在合并现金流量表中应当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之下的“支付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反映。 提示:以上三项,合并报表中均为“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
其他 | 母公司购买子公司支付的现金与子公司在购买日持有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比较:前者大,按净额在“取得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支付的现金净额”项目反映;反之,在“收到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中 反 映 。 |
【知识点5】报告期增加或减少子公司
类型 | 资产负债表 | 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 ||
同一控制下 | 非同一控制下 | 同一控制下 | 非同一控制下 | |
增加 子公司 | 调整期初数 (含新增加的子公司) | 不调整期初数 | 期初至期末,收入、利润、现金流均纳入合并 | 购买日至期末,收入、利润、现金流纳入合并 |
处置 子公司 | 不调整期初数 | 不调整期初数 | 期初至处置日,收入、利润、现金流纳入合并 | 期初至处置日,收入、利润、现金流纳入合并 |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报名条件虽然有些苛刻,但是带来的好处确是受益匪浅的,不仅是专业知识的升华,更使得职场道路更加平坦宽阔,为了帮助中级考生们更高几率的通过中级考试,牛账网特意为大家准备了海量中级考试干货资料,具体如下:
资料二:中级会计实务各章节分录汇总
资料三:中级会计《经济法》数字考点汇总
资料四:中级会计《财务管理》必备公式
最后提醒各位:想千万次不如行动一次(去听课>>)!与其被别人卷,还不如卷别人!快来开始学习!!!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