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状元注会审计太难?75.75分高分学员亲述通关心得
来源:牛账网 作者:樱桃子老师 阅读人数:10894 时间:2025-11-06
注册会计师考试中,审计科目一直被广大考生视为“拦路虎”。概念抽象、逻辑严密、实务性强,再加上教材内容繁杂,让不少人在备考过程中望而生畏。然而,仍有不少考生在看似艰深的审计世界中脱颖而出。今天,我们邀请到一位在注会审计科目中取得75.75分的高分学员,分享他的真实备考经历与学习思路。
他并非财会专业出身,也没有多年审计工作经验,但凭借科学的方法和持续的努力,最终在有限时间内实现了从“零基础”到“高分通过”的跨越。他的经验或许能为正在挣扎于审计科目的你带来启发。
一、打破误区审计不是死记硬背
很多考生一开始就把审计当作一门需要大量记忆的科目,试图通过背诵准则条文来应对考试。但这位高分学员强调“审计的本质是逻辑,而不是记忆。”他指出,审计考题越来越注重理解和应用,单纯靠背诵不仅效率低,还容易在面对灵活题型时束手无策。
他的做法是从“审计流程”入手,构建整体框架。比如,从接受审计委托开始,到风险评估、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再到审计报告的出具,形成一条清晰的主线。每学一个知识点,都尝试将其嵌入这条主线上,理解它在整个审计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建立“审计思维”是关键
他说“学会像审计师一样思考,比记住十个定义更有用。”审计思维的核心在于“质疑”与“证据”。每一个结论的得出,都必须有充分的审计证据支持。他在学习过程中,不断问自己“如果我是审计师,我会怎么查?为什么要查这个?查不到会怎样?”
例如,在学习应收账款函证时,他不只是记住“函证是重要的实质性程序”,而是深入思考为什么函证能提供可靠的外部证据?替代程序为什么可靠性较低?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不发函证?这些问题帮助他真正理解了程序背后的逻辑,也让他在做题时能够快速判断选项的合理性。
三、攻克主观题从“写不出”到“写得准”
审计考试中,主观题占比高,且往往是拉分的关键。许多考生面对综合题时感到无从下手,写了一大段却不得要领。对此,他的策略是“模板+逻辑链”。
他总结了几类常见题型的答题结构,比如内部控制缺陷分析、错报判断、审计意见类型等,每种都提炼出简洁的表达模板。更重要的是,他强调答案要有“逻辑链条”——从发现问题,到影响认定,再到审计程序或意见类型的推导,环环相扣。
在练习时,他不满足于看懂答案,而是自己动手写,再对照标准答案修改,逐步提升语言的专业性和准确性。他特别提醒“不要怕写错,写不出来才是最大的问题。”
四、教材与真题的正确打开方式
他坦言,第一遍看教材时几乎“云里雾里”,但没有因此放弃。他的方法是“三轮学习法”
第一轮通读,重在建立框架,不强求理解每一个细节;
第二轮精读,结合例题逐章攻克难点,重点章节反复研读;
第三轮结合真题回归教材,查漏补缺。
真题在他备考中占据核心地位。他坚持“每一套真题做三遍”第一遍限时模拟,检验水平;第二遍逐题分析,搞懂每一个选项;第三遍归纳考点分布和命题规律。通过真题,他发现了高频考点的集中区域,如风险评估、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等,并针对性强化。
五、保持节奏,稳中求进
备考期间,他每天安排2-3小时学习审计,周末适当加量。他认为,审计不适合突击,需要持续输入和消化。每当遇到瓶颈,他会暂停一下,换个角度重新理解,或者通过画流程图、做思维导图来梳理知识。
他也经历过焦虑和自我怀疑,但始终相信“理解到位,分数自然不会差”。正是这种踏实的态度,让他在考试中从容应对,最终取得了75.75分的成绩。
审计虽难,但并非不可攻克。真正的突破口,不在于刷了多少题,而在于是否建立了正确的思维方式。当你开始用审计的眼光看待问题,你会发现,这门课的逻辑之美,远比想象中更清晰、更有力量。
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实困难,但是也并非不能成功,有志者事竟成,由于注会备考周期过于漫长、考试内容过于困难,因此干货资料在备考过程中不能缺少,现牛账网有如下注会干货资料:
资料一:注册会计师2套拔分卷+口袋书
资料二:注册会计师资料包《经济法法条》《税法必背考点》《财管必背公式》《税法必背公式》
资料三:注册会计师易错易混知识点资料包
以上列举只是部分干货资料,如果你还想获取更多干货资料,点击免费获取即可了解并下载全部干货资料哦!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