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是免退税和免抵退税的区别(一文分析免退税和免抵退税的3个不同之处)
来源:牛账网 作者:牛小编 阅读人数:11248 时间:2023-09-14
作为一名合格的会计,最起码对税这块要有所了解,今天小编就“哪些是免退税和免抵退税的区别(一文分析免退税和免抵退税的3个不同之处)”这个一个问题为大家整理小面文章,有对“哪些是免退税和免抵退税的区别(一文分析免退税和免抵退税的3个不同之处)”这块知识还不是很了解的,可以查阅:
含义首先,这些定义都是站在销售方的角度,因为根据我们增值税法,增值税作为价外税,在链条抵扣上,销售方从上游取得进项税,向下游销售计算销项税,从而得出本期应纳税额。
“免税”,就是本期销售不征税,也就是不管销售额是多少,销项税为0。
“退税”,是指根据税收优惠政策等,对已纳税款进行退还得行为。
“免退税”,是指在出口和跨境销售行为中,免征销项税,同时退掉进项税。
“免抵退税”,是指在出口和跨境销售行为中,免征出口销项税,同时该企业还有内销的销项税要交,那么应退的进项税先“抵”应交的内销进项税,抵不完的再行退税。
适用场景从以上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免税”和“退税”是企业经常经营业务中就会遇到的税收优惠情形,而对于经营出口和跨境业务的企业来说,就要使用“免抵退税”和“免退税”来计算本期应交或应退的增值税额。
那么,他们的适用范围呢?
这就要区分企业的性质了,如果是加工生产企业,因为同时有外销和内销,就要先抵再退,所以适用“免抵退税”。如果是专营出口的外贸企业,则直接适用“免退税”。
怎么计算?“五步法”来了。
第一步:梳理本期销项税、进项税。其中外销销项税为0,所以仅计算内销销项税。
第二步:剔税。即计算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因为一般情况下,退税率可能会小于该货物或服务本身的征收率,那么这部分是不能抵减退税的。
不得免抵税额=出口离岸价×(征税率—退税率)
第三步:计算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销项税—(进项税—不得免抵税额)
第四步:计算免抵退税限额。也就是最高可以抵或退的税额。
当期免抵退税额=出口离岸价×退税率
第五步:比大小。
如果应纳税额是正的,那本期应交增值税。
如果应纳税额是负的,则成为留抵税额。留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则按照免抵退税额进行退税,结转留抵税额。留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则按照留抵税额退税。!
如果该企业购进有免税料件,那么在计算不得免抵和免抵限额时,要扣减免税料件。即第二步和第四步的出口离岸价替换成(出口离岸价—购进免税料件价)即可。
总之关于“哪些是免退税和免抵退税的区别(一文分析免退税和免抵退税的3个不同之处)”分享内容了,希望上面文章可以给各位带来一些帮助和启发。各位会计伙伴还想在会计行业学习更多新的财税知识内容的话,就请关注我们的网站。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是一件需要毅力、需要耐力的事情,在会计这个行业,政策变化、知识更新都是较为常见的事情,因此活到老学到老并非夸夸其谈,为了让小伙伴们在学习的道路上顺顺当当,牛账网现推出税务资料免费领的活动,纯干货、纯赠送,赶紧看看吧。
资料三:刚毕业大学生,竟然不需要老会计带,原来是偷偷学习了这个
更多会计实操干货资料点击免费领取它就属于你哦。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