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税前列支哪些意思(税前列支和税前扣除的区别)
来源:牛账网 作者:牛小编 阅读人数:11520 时间:2023-09-03
工资对大家所有的小伙伴应该都是不陌生的,每个月最期盼的就是发工资了,那么工资对于会计来说,每个月都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比如“工资税前列支哪些意思(税前列支和税前扣除的区别)”这个问题小伙伴你知道吗,需要我们的帮助吗,小编准备了下面的文章可供您学习,赶紧来吧。
什么意思?
我们先看两条公式:
①在税务上,企业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应纳所得税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
②在会计上,企业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企业所得税= 利润×税率
企业所得税计算的依据是利润,那么,利润=销售收入-成本 (这里先举一个常规公式,比较容易理解)
看了上面两条公式,大家有没有发现区别在哪里?
没错,就是在于这个纳税额 / 利润上计算的差别,本质在于会计利润和税收利润计算上的差别。
会计上的利润,比较简单,就是减去所有成本费用之后的金额,就是利润;
税收利润,则是未扣所得税之前的应纳税所得额。
觉得有点懵了?举个例子(注意,例子是编的,现实中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案例
A公司9月份企业收入1000万元,适用税率为25%,相关成本费用为500万元,其中包括支付员工工资费用200万元(企业共有员工100人)。
9月为全体员工购置了电脑作为员工福利,共计花费10万元;而后因为企业违反行政规定收到处罚,罚款支出3万元。
那么根据上述情况(不考虑其他情况,)对比一下在税务上应纳税额的计算与会计上应纳税额的计算有什么区别?
计算
1. 税务上的计算:
根据国税总局《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可知,工资薪金是可以全额扣除的、职工福利费按照14%扣除的,罚款是不能进行税前扣除的。
那么按照上述规定,可知,9月份可税前扣除金额=200+1.4=201.4万元
应纳所得税额 = (1000-201.4)×25% =199.65万元
2. 会计上的计算:
工资可列支费用,人均1600元;福利费用可列支,以实际支付不超过工资总额14%。
工资可列支费用:100×1600=16万元
福利费可列支费用:200×14%=28 万元
那么,成本费用=500+10+3-44=469 万元
企业所得额为 1000-469=531万元
应纳税额为 531×25%=132.75万元。
最后,在税务上计算的应纳所得税额为 199.65万元,会计上计算的应纳所得税额为 132.75万元,差异就在这里啦。
上面的文章就是对“工资税前列支哪些意思(税前列支和税前扣除的区别)”这个的阐述了,小伙伴对于这些会计知识都了解了吧,好了我就介绍到这里了,小伙伴还想学习其他的财税录相关的知识吗,关注我们的网站,成为我们的会员,跟着老师一起来学习吧。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是一件需要毅力、需要耐力的事情,在会计这个行业,政策变化、知识更新都是较为常见的事情,因此活到老学到老并非夸夸其谈,为了让小伙伴们在学习的道路上顺顺当当,牛账网现推出税务资料免费领的活动,纯干货、纯赠送,赶紧看看吧。
资料三:刚毕业大学生,竟然不需要老会计带,原来是偷偷学习了这个
更多会计实操干货资料点击免费领取它就属于你哦。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