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税基础一词怎么理解(关于计税基础的通俗解释附例子)
来源:牛账网 作者:牛小编 阅读人数:12233 时间:2023-09-26
计税基础一词怎么理解(关于计税基础的通俗解释附例子),新手会计对这方面比较迷茫,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阅读以下相关文章,希望能在工作中帮到大家。
一、资产的计税基础
资产的计税基础通常指企业购入资产的金额,按照税法规定能够税前扣除的金额,通俗的说就是站在税法角度未来税前可扣除的金额,税法很简单直白,不像会计又是减值,又是公允价值变动,导致账面价值时刻在变,所以会计上就存在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存在差异。
例如,企业某项存货的科目余额为100万元,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10万元,其账面价值90万元;而税法规定未经核准的准备金支出税前不得扣除,所以税法口径认可该存货的价值为100万元,这100万元即为该批存货的计税基础(即买入价)
账面价值=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固定资产原值-按税法标准计提的累计折旧
A、固定资产一般是折旧方法、折旧年限、计提减值准备产生的差异。
B、无形资产一般是摊销方法、摊销年限、计提减值准备、内部研发的无形资产加计扣除产生的差异。如果是无形资产研发加计扣除生产的差异,是不确认递延所得税的。递延的目的是现在多扣费用,未来可以少扣费用,但总的纳税金额不变。如果你单位少缴税却又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那政策给与的这个福利未来你又给退回去了,根本就没有享受政策福利了。
二、负债的计税基础
负债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账面价值-未来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这是负债计税基础的计算方法)
负债的计税基础实质为税法口径认可的负债账面价值。负债的确认与偿还一般不会影响企业的损益,也不会影响其应纳税所得额,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为零,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但是,某些情况下,负债的确认可能会影响企业的损益,进而影响不同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使得其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之间产生差额,例如,企业计提的产品质量保证金确认的预计负债1 000万元,站在税法角度分析,企业根本就没有这项负债(借方的费用没有发票企业估计的,不允许当前税前扣除,未来实际发生可扣),所以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税前扣除的金额=零。也可以从负债计税基础的计算公式进行分析:
预计负债的计税=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1 000万元-未来税前可予抵扣的金额1 000万元 =0(万元)。
还有一个特殊的负债科目,合同负债(类似以前的预收账款科目)
根据会计准则规定未满足收入确认条件而确认的合同负债,如果按照税法规定当期收钱就要交税(即税法规定确认收入),后期会计确认收入时就不用再交税的,前期缴纳的抵掉就可以了,则合同负债的计税基础为零,计算过程如下:
合同负债的计税基础=合同负债的账面价值-未来税前扣的金额=0
判断标准就是看会计的处理和税法处理的方式是否一样,税法是否允许税前扣除,如罚款和滞纳金不得税前扣除,在确认其他应付款时借方的营业外支出当期是不可以税前扣除的,未来实际发生也不可以税前扣除,此时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好了,以上有关“计税基础一词怎么理解(关于计税基础的通俗解释附例子)”的内容,就到这里结束了,上述的内容希望可以为大家日常的增值税处理工作有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注册牛账网。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是一件需要毅力、需要耐力的事情,在会计这个行业,政策变化、知识更新都是较为常见的事情,因此活到老学到老并非夸夸其谈,为了让小伙伴们在学习的道路上顺顺当当,牛账网现推出税务资料免费领的活动,纯干货、纯赠送,赶紧看看吧。
资料三:刚毕业大学生,竟然不需要老会计带,原来是偷偷学习了这个
更多会计实操干货资料点击免费领取它就属于你哦。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