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做账流程(案例分析),税法上怎么处理
来源:牛账网 作者:牛小编 阅读人数:11031 时间:2023-07-21
面对相关问题处理的“固定资产做账流程(案例分析),税法上怎么处理”会有些不清楚,今天我就给大家整理了“固定资产做账流程(案例分析),税法上怎么处理”相关知识点,希望通过以下的的内容可以深入了解会计知识,一起来学习吧!
固定资产如何做账?处理固定资产需要进行:固定资产登记、清理费用登记、回收固定资产登记、资产盘点预算。
1、固定资产登记
购买固定资产时,严格要求检查人员凭借发票对固定资产的日期、名字、型号、价格等填入。如果购置大型资产,需要细致到每一个小点,甚至每个角落,这样便对以后账务的处理比较清楚。比如,购买的办公用品、交通工具、设备物资以及无形资产等都要详细的登记。
2、清理费用登记
在固定资产处理过程中发生的相关税费及其他费用应详细登记,包括资产的维护和保养等都要一一对应。
3、回收固定资产登记
循环利用有限的资源,对陈旧、无法使用、以旧换新等资产理应详细登记。
4、资产盘点预算
审核人员在进行账务处理不仅要对资产验收时和资产明细对账时都要严格仔细审核对资产盘点和是否资产的预算之内。
不超过500万的固定资产一次性折旧怎么做账?
近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设备、器具扣除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8〕54号),通知规定,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企业新购进的、单位价值不超过500万元的设备、器具可以一次性税前扣除。
一、文件的主要内容
企业如何准确执行此文件,笔者认为应把握好财税〔2018〕54号以下几个关键点:
1.范围:允许一次性税前扣除固定资产的范围,是指除房屋、建筑物以外的设备、器具等固定资产,即动产(包括交通工具)。
2.购买时间: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购买、制造的。包括购进的二手固定资产。
3.单位价值:单价不超过500万元。如果允许抵扣进项税额,则为不含税价;如果没有抵扣进项税额,则为含税价。
4.残值处理:如果企业选择享受一次性扣除政策,一次性税前扣除包括残值。
会计处理:
对于财税〔2018〕54号的规定的会计处理,目前还没有相应的会计折旧处理文件规定。若企业在会计上不选择一次计提折旧的方法,则会产生税会差异,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进行递延所得税会计处理。
即根据资产负债表上的各项目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额,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即现在少缴税、未来多缴税,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形成递延所得税负债。
例如:A企业为一般纳税人,2018年6月购入一台价值500万元(不含税价500万元,进项税额80万元)的设备,会计上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折旧年限为5年,假设残值为0。假如企业在汇算2018年企业所得税时一次性扣除。假设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会计处理如下:(单位:万元)
1.购进设备时
借:固定资产——某设备5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0
贷:银行存款580
2.到2018年末计提折旧
借:制造费用等50(500÷60*6)
贷:累计折旧50
3.2018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
2018年应纳税所得额调减450万元(500-50)的递延所得税会计处理:
借:所得税费用112.5(450×2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112.5
4.2019年的处理
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递延所得税会计处理: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25
贷:所得税费用25
具体的要点都在上文说明了“固定资产做账流程(案例分析),税法上怎么处理”或许了解了,那么关于“固定资产做账流程(案例分析),税法上怎么处理”关于相关的的知识内容小编就为大家整理到这里了,各位会计人员如果还想在工作的时候处理更多有关税务的内容,可以关注咨询我们,领取会计实操课程,更加全面的学习会计实操的知识点,也能在会计行业取得更好的发展。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是一件需要毅力、需要耐力的事情,在会计这个行业,政策变化、知识更新都是较为常见的事情,因此活到老学到老并非夸夸其谈,为了让小伙伴们在学习的道路上顺顺当当,牛账网现推出税务资料免费领的活动,纯干货、纯赠送,赶紧看看吧。
资料三:刚毕业大学生,竟然不需要老会计带,原来是偷偷学习了这个
更多会计实操干货资料点击免费领取它就属于你哦。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