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抵退税与免退税的区别是什么?外贸企业如何选择最优税务政策
来源:牛账网 作者:樱桃子老师 阅读人数:10663 时间:2025-04-16


免抵退税与免退税的基本概念
在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中,"免抵退税"和"免退税"是两种常见的增值税退税方式,主要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企业。了解二者的区别,对于外贸企业合理规划税务策略至关重要。
免抵退税主要适用于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出口货物。该政策包含三个部分"免"指出口环节免征增值税;"抵"是指用出口货物的进项税额抵减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退"是指未抵减完的进项税额可申请退还。
免退税适用于不具有生产能力的外贸企业或其他单位出口货物。这类企业出口货物仅享受"免"和"退"出口环节免征增值税,同时退还购进货物时支付的进项税额。
两种政策的主要区别对比
| 对比项 | 免抵退税 | 免退税 |
|--------|--------|--------|
| 适用企业 | 生产企业 | 外贸企业 |
| 计算方式 | 抵减内销应纳税额后退税 | 直接退还购进环节进项税 |
| 退税率 | 可能低于征税率 | 按退税率全额退还 |
| 申报资料 | 需提供生产成本等资料 | 主要提供购货发票 |
| 退税周期 | 相对较长 | 相对较短 |
1. 适用企业类型不同
免抵退税政策主要面向具有实际生产能力的制造业企业,这些企业既从事出口业务,也有内销业务。而免退税政策适用于纯贸易型的外贸企业,这些企业不进行生产加工,仅从事商品的购销活动。
2. 计算方法的差异
免抵退税的计算相对复杂
- 首先计算当期应纳税额=内销销项税-(进项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留抵税额
- 然后计算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退税率
- 比较应纳税额与免抵退税额,确定实际退税额
免退税的计算较为直接
- 应退税额=购进出口货物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金额×退税率
3. 退税效率有差别
通常情况下,外贸企业的免退税审核流程更简单,退税周期较短;而生产企业的免抵退税因涉及内销抵扣计算,审核更为严格,退税周期相对较长。
企业如何选择最优税务策略
1. 生产企业优选免抵退税
对于既有出口又有内销的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政策能够最大限度降低整体税负。通过"抵"的环节,可以有效利用进项税抵扣内销税负,减少资金占用。
案例某家具制造企业年出口额5000万元,内销3000万元,原材料采购进项税650万元。采用免抵退税可先抵扣内销销项税390万元,剩余260万元申请退税,比直接免税更有利。
2. 外贸企业适用免退税
纯贸易型的外贸企业无法采用免抵退税政策,免退税是其唯一选择。这类企业应确保取得合规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准确申报退税。
注意事项外贸企业需警惕"假自营、真代理"等违规操作,避免因税务风险影响退税。
新政变化对企业的影响
近年来,税务机关不断加强出口退税管理,企业需关注
1. 退税无纸化申报范围扩大
2. 跨部门信息共享加强,申报数据需更准确
3. 分类管理办法优化,诚信企业可享优先退税
常见问题解答
Q小规模纳税人可以申请免抵退税吗?
A不可以。免抵退税仅适用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生产企业。
Q两种政策可以同时适用吗?
A同一企业的同一出口业务不能同时适用两种政策,需根据企业类型选择其一。
Q退税周期一般多久?
A正常情况下,免退税约2-3个月,免抵退税可能需要3-5个月,具体时间因地区和业务复杂度而异。
结语
免抵退税和免退税各具优势,企业应根据自身经营模式合理选择。生产企业应充分理解免抵退税的计算逻辑,优化内销与出口比例;外贸企业则需确保采购环节票据合规,提高退税效率。在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下,掌握精准的税务政策解读能力,将为企业创造可观的成本优势。
世界千变万化,学习紧跟计划,会计学理论应该学,会计实操必然学,理论+实操两手一抓,会计两眼不在花,牛账网海量会计干货资料等你来取。
资料二:刚毕业大学生,竟然不需要老会计带,原来是偷偷学习了这个
资料四:既然已决定半路出家做会计,就让自己看起来更专业一点吧!
动动手指,敲敲键盘,更多会计实操干货资料点击免费领取它就属于你哦。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