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变量抽样方法的相关案例
来源:牛账网 作者:牛小编 阅读人数:11048 时间:2024-05-05
审计工作需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因此审计人员不可能对被审计单位的所有项目进行测试,通常审计工作都会运用到审计抽样。传统变量是审计抽样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运用正态分布理论根据样本的结果来推断总体。传统变量抽样的常见方法有均值法、差额法和比率法。
一、均值法
当审计人员预计没有差异或只有少量差异时,通常会采用这一方法。在使用前应对总体进行分层,否则所需的样本规模会过大,会加大审计人员的工作量,也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均值法下要先计算样本中所有项目审定金额的平均值,然后用这个样本平均值乘以总体规模,得出总体金额的估计值。总体估计金额和总体账面金额之间的差额就是推断的总体错报。
【案例】甲会计师事务所承接了乙公司2018年财务报表的审计工作。在针对应付账款实施细节测试时,决定采用传统变量抽样方法实施审计抽样。2018年12月31日应付账款账面余额为380万元,审计人员确定总体规模为1000,样本规模为200,样本账面余额为80万元,样本审定金额为78万元,采用均值法来推断总体的错报金额。
样本审定金额的平均值=样本审定金额÷样本规模=78÷200=0.39(万元/个)
估计的总体余额=0.39×1000=390(万元)
推断的总体错报=390-380=10(万元)
二、差额法
当发现错报金额与项目的数量紧密相关时,采取差额法来推断总体错报更为适当。审计人员需先计算样本审定金额与账面金额之间的平均差额,再以这个平均差额乘以总体规模,从而求出总体的审定金额与账面金额的差额。
【承接上例】要求采用差额法来推断总体的错报金额。
样本平均错报=(样本账面金额-样本审定金额)÷样本规模=(80-78)÷200=0.01(元/个)
推断的总体错报=0.01×1000=10(万元)
三、比率法
当发现错报金额与项目的金额紧密相关时,采取比率法来推断总体错报更为恰当。比率法要先计算样本的审定金额与账面金额之间的比率,再以这个比率去乘总体的账面金额,从而求出估计的总体金额。
【承接上例】要求采用比率法来推断总体的错报金额。
比率=样本审定金额÷样本账面金额=78÷80=0.975
估计的总体金额=总体账面金额×比率=380×0.975=370.5(万元)
推断的总体错报=总体账面金额-估计的总体金额=380-370.5=9.5(万元)
通过上述案例可以发现,这三种方法推断出的总体错报不一定是一致的。在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在运用传统变量抽样时,还需根据自己的职业判断,选择合适方法,这样推断出的结果才能更准确。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传统变量抽样方法的相关案例”全部内容了,学习都是有方法的,不能蒙住头一直学,也不知道自己学的对不对,但也不是好方法都拿来通用,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因此要找到最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从现在开始,跟随牛账网开始学习,有专业老师的引导相信会让你的学习更轻松、更高效。
世界千变万化,学习紧跟计划,会计学理论应该学,会计实操必然学,理论+实操两手一抓,会计两眼不在花,牛账网海量会计干货资料等你来取。
资料二:刚毕业大学生,竟然不需要老会计带,原来是偷偷学习了这个
资料四:既然已决定半路出家做会计,就让自己看起来更专业一点吧!
动动手指,敲敲键盘,更多会计实操干货资料点击免费领取它就属于你哦。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