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老师
回复
曦月老师
2025年07月07日
在深圳干了这么多年会计,这种问题我见得太多了。单说结论:申报工资高但只缴15年,退休金不一定比得上低基数缴20年的。具体要看怎么算,我帮你拆开分析:
---
一、核心公式对比(以深圳为例)
# 1. 基础养老金
- 公式:`(退休时社平工资 +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2 × 缴费年限 × 1%`
- 关键变量:
- 社平工资:2024年深圳计发基数是12027元(2025年未公布,暂按此计算)。
- 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社平工资 × 平均缴费指数。
- 缴费年限:15年 vs 20年。
# 2. 个人账户养老金
- 公式:`个人账户储存额 ÷ 计发月数(60岁退休按139个月)`。
- 关键变量:
- 个人账户储存额:= 缴费基数 × 8% × 缴费月数。
---
二、具体案例测算(假设条件)
# 情景1:高基数缴15年
- 缴费基数:按社平工资的300%(即12027×3=36081元/月)。
- 平均缴费指数:3(因为每月按3倍社平工资缴费)。
- 个人账户储存额:36081×8%×12×15=519,787元。
- 基础养老金:`(12027 + 12027×3)÷ 2 × 15 × 1% = 3006.75元/月`。
- 个人账户养老金:519,787 ÷ 139 = 3739元/月。
- 总计:3006.75 + 3739 = 6745.75元/月。
# 情景2:低基数缴20年
- 缴费基数:按社平工资的60%(即12027×0.6=7216元/月)。
- 平均缴费指数:0.6。
- 个人账户储存额:7216×8%×12×20=138,883元。
- 基础养老金:`(12027 + 12027×0.6)÷ 2 × 20 × 1% = 1924.32元/月`。
- 个人账户养老金:138,883 ÷ 139 = 999元/月。
- 总计:1924.32 + 999 = 2923.32元/月。
---
三、结论:高基数15年 vs 低基数20年
1. 总退休金对比:
- 高基数15年:6745元/月。
- 低基数20年:2923元/月。
- 高基数15年更高,但前提是你能承受高缴费压力(比如灵活就业者需自缴36081×20%=7216元/月,15年总成本约86.6万)。
2. 实际差异原因:
- 基础养老金:高基数的“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远高于低基数,但缴费年限短,两者部分抵消。
- 个人账户养老金:高基数15年的个人账户总额远超低基数20年(519,787 vs 138,883),这是关键差距。
3. 长期来看:
- 如果高基数能持续缴更久(比如20年),退休金会更高;但如果只缴15年,后期没有积累,优势可能被稀释。
- 低基数长缴的优势是稳定,但总额提升有限。
---
四、实操建议
1. 短期高收入者:如果现在工资高,尽量按高基数缴满15年,同时争取延长缴费年限(如20年),未来退休金会更高。
2. 长期低收入者:即使按低基数缴,也要尽量延长缴费年限(如20年或更久),基础养老金的“年限加成”比想象中明显。
3. 灵活就业者:高基数缴费压力大,需权衡经济能力。如果收入不稳定,优先保证缴费年限,再考虑提高基数。
---
五、政策变化提示
1. 2025年起:深圳逐步延长最低缴费年限至20年(2030年实施),如果你现在缴15年,未来可能需补缴。
2. 过渡性养老金:1992年前参保或有视同缴费年限的,额外增加一笔钱,但和基数、年限无关。
总之,退休金高低取决于基数×年限的“乘积”,单纯追求高基数或长年限都不全面,要结合个人经济状况和政策变化来规划。
小智老师
回复
曦月老师
2025年07月07日
干了这么多年会计,我来给你掰明白这两个概念,保证你一听就懂!
一、平均缴费指数(关键中的关键)
定义:就是你每年交社保的工资,和当地上一年平均工资的比值,然后算个平均数。
计算公式:
(第1年缴费工资 ÷ 第0年社平工资 + 第2年缴费工资 ÷ 第1年社平工资 + …)÷ 总缴费月数 × 12
举个例子:
- 假设你2020年工资6000元,2019年深圳社平工资是7000元,那2020年的缴费指数就是6000 ÷ 7000 = 0.86。
- 如果你2021年工资涨到8000元,2020年社平工资是7500元,那2021年的指数就是8000 ÷ 7500 = 1.07。
- 两年平均指数就是(0.86 + 1.07)÷ 2 = 0.965。
注意:
1. 封顶保底:每年缴费工资低于社平工资60%的按60%算,高于300%的按300%算。
2. 视同缴费:1992年7月前的工作年限,深圳直接按缴费指数1计算(相当于白送)。
3. 补缴规则:补缴时的缴费基数如果和历史数据不符,可能按0.4或实际工资计算,具体看社保局怎么核定。
---
二、计发基数(退休时的“锚定”标准)
定义:就是退休时上一年度当地平均工资,但社保局会调整算法,可能用“全口径社平工资”代替原来的非私营单位工资。
深圳的情况:
- 2024年计发基数是12027元/月(2025年还没公布,暂时按这个算)。
- 这个数直接影响你的基础养老金,因为基础养老金公式里要用到它。
---
三、两者的关系(别混淆!)
- 平均缴费指数:反映你历年缴费工资的“相对水平”。比如你一直按社平工资的1.5倍交社保,指数就是1.5。
- 计发基数:是你退休时当地工资的“绝对水平”,相当于计算养老金的“起评分”。
举个例子:
如果你平均缴费指数是1.2,计发基数是12027元,那你的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就是:
12027 × 1.2 = 14432.4元。
---
四、为什么重要?
1. 基础养老金:计发基数和指数化工资越高,基础养老金越多。
2. 个人账户养老金:虽然不直接用指数,但缴费基数高,个人账户存的钱也多。
3. 过渡性养老金:如果有视同缴费年限,指数高的话,这部分也会更多。
---
五、实操建议
1. 查历史数据:让单位或社保局打印缴费明细,核对每年的缴费基数和社平工资。
2. 关注封顶保底:工资太低或太高,社保局会调整基数,别以为自己“亏了”。
3. 补缴要小心:补缴时的缴费基数可能影响指数,尽量按真实工资补缴。
有啥不懂的再问我,我经手过的案例多了,随便问!